牵牛

《本草新编》书籍目录

牵牛,味辛而苦,气寒,有毒。虽有黑、白二种,而功用则一。入脾与大小肠,兼通膀胱。

除壅滞气急,及 癖蛊毒,利大小便难,并脚满水肿,极验。但迅利之极,尤耗人元气,不可轻用。虽然不言其所以不可轻用之故,而概置不用,亦一偏之辞也。夫牵牛利下焦之湿,于血中泻水,极为相宜,不能泻上焦之湿。于气中泻水,未有不损元气者也。李东垣辨之至明,似无容再辨,但未论及中焦也。中焦居于气血之中,牵牛既利血中之水,安在中焦不可半利其血中之水乎。嗟乎!水湿乃邪也,牵牛既能利水,岂分气血。但水从下受,凡湿邪从下受者,乃外来之水邪,非内伤之水邪也。牵牛只能泻外来之水,而不能消内伤之湿。上焦之水肿,乃气虚不能化水,故水入之而作胀,久则与水肿无异,故用牵牛,往往更甚。下焦之水肿,若是气虚,用牵牛迅逐,亦每无功,与上焦正相同。是真正水邪,用牵牛利之,始效验如响。可见,牵牛只可治外来之水,而不能治内伤之湿也明矣,非止治血中之水,而不治气中之水也。然则,外来之水与内伤之水,何以辨之?亦辨之于皮内而已。外邪之水,手按皮肉必然如泥。内伤之水,手按皮肉必随按随起,即或按之不起,必不如泥而可团捻也,按之或起或下。起者又有分别,按之即起者,气虚而犹有命门之火也;按之久而不起者,气虚极而并少命门之火矣。按之如泥者,必须用牵牛以泻水;按之不如泥,而或起或不起者,必须用补肾中先天之气,而又加健脾开胃,以益后天之气,始能奏功。倘亦用牵牛,岂特耗气而已,有随利水而随亡者矣,可不慎乎。予所以表牵牛之功,而并辨东垣论药之误也。

牵牛治外来之水,而不治内伤之湿,余已明辨之矣。然而牵牛治外来之水,又各有异。

夫外来之水,有从下而外入者,有从中而外入者。从下而外入者,乃从脚而入也;从中而外入者,乃从腰脐而入也。世人只知外邪之水,从脚而入,未知从腰脐入也。从脚入者,其脚先肿,人易识;从腰脐入者,其腰重而脐肿,人难识也。水肿不分脚与腰脐,而概以牵牛泻水之湿,毋怪其有不效也。然则用牵牛之法,又乌可不分别之乎。凡治水从脚入者,用牵牛、甘遂以消之。若水从腰脐入者,用牵牛于白术之中,一剂而腰重除而脐肿平,三剂而腰脐俱利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新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新编》书籍目录
  1. 牵牛《本草新编》
  2. 牵牛《本草求真》
  3. 牵牛《本经逢原》
  4. 牵牛《顾松园医镜》
  5. 牵牛《本草从新》
  6. 牵牛《医学入门》
  7. 牵牛《本草便读》
  8. 牵牛《本草备要》
  9. 牵牛《本草撮要》
  10. 牵牛《汤液本草》
  11. 牵牛《药性切用》
  12. 牵牛《中药炮制》
  13. 牵牛《药鉴》
  14. 牵牛《药笼小品》
  15. 牵牛花《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16. 牵拉肘复位法《中医词典》
  17. 牵牛丸《妇人大全良方》
  18. 牵拉肘《中医词典》
  19. 牵牛子《本草纲目》
  20. 牵法《中医词典》
  21. 牵牛子《雷公炮制药性解》
  22. 牵抖《中医词典》
  23. 牵牛子《千金翼方》
  24. 迁正位《中医词典》
  25. 牵牛子《玉楸药解》
  26. 迁移《医学遗传学基础》
  27. 牵牛子《本草经集注》
  28. 千珍万爽茶《茶饮保健》
  29. 牵牛子《新修本草》
  30. 千针万线草《滇南本草》
  31. 牵牛子《食疗本草》

《本草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