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陈皮、青皮)

《本草新编》书籍目录

橘皮,味辛、苦,气温,沉也,阴中之阳,无毒。陈皮治高,青皮治低,亦以功力大小不同也。入少阳三焦、胆腑,又入厥阴肝脏、太阴脾脏。

青皮,消坚辟,消瘟疟滞气,尤胁下郁怒痛甚者须投,却疝疏肝,消食宽胃。橘红陈皮,气味相同,而功用少缓,和中消痰,宽胁利膈,用之补,则佐补以健脾;用之攻,则尚攻以损肺。宜于补药同行,忌于攻剂共享。倘欲一味出奇,未有不倒戈而自败者也。

或问陈皮留白为补,去白为攻,然乎?此齐东之语也。陈皮与青皮,同为消痰利气之药,但青皮味浓于陈皮,不可谓陈皮是补而青皮是泻也。

或问陈皮即橘红也,子何以取陈皮而不取橘红?夫陈皮之妙,全在用白,用白则宽中消,若去白而用红,与青皮何异哉,此世所以“留白为补,去白为攻”之误也。其实,留白非补,和解则有之耳。

或问世人竟尚法制陈皮,不知吾子亦有奇方否?曰∶陈皮制之得法,实可消痰,兼生津液,更能顺气以化饮食。市上贸易者非佳,惟姑苏尤胜。然又过于多制,惟取生津,而不能顺气。余有方更妙,用陈皮一斤,切,不可去白,清水净洗,去其陈秽即取起。用生姜一两,煎汤一碗,拌陈皮晒干。又用白芥子一两,煮汤一碗,拌陈皮晒干,饭锅蒸熟,又晒干。又用甘草薄荷一两三钱,煎汤,拌陈皮,又晒干,又蒸熟晒干。又用五味子三钱、百合一两,煎汤二碗,拌匀又蒸晒。又用青盐五钱、白矾二钱,滚水半碗拌匀,又蒸熟晒干。又用人参三钱,煎汤二碗,拌匀蒸熟晒干。又用麦门冬橄榄各一两煎汤,照前晒干,收藏于磁器内。此方含在口中,津液自生,饮食自化,气自平而痰自消,咳嗽顿除矣。修合时,切忌行经妇人矣。

或问陈皮用之于补中益气汤中,前人虽有发明,然非定论,不识先生之可发其奇否?夫补中益气汤中用陈皮也,实有妙义,非取其能宽中也。气陷至阴,得升麻柴胡以提之矣。然提出于至阴之上,而参、 、归、术,未免尽助其阳,而反不能遽受。得陈皮,以分消于其间,则补不绝补,而气转得益。东垣以益气名汤者,谓陈皮而非谓参、 、归、术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新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新编》书籍目录
  1. 橘皮(陈皮、青皮)《本草新编》
  2. 橘皮《药征》
  3. 橘皮(橘络、化橘红)《中药学》
  4. 橘皮《侣山堂类辩》
  5. 橘皮半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 橘皮《本草撮要》
  7. 橘皮玳玳花茶《食物疗法》
  8. 橘皮《本草害利》
  9. 橘皮干姜汤《妇人大全良方》
  10. 橘皮《本草择要纲目》
  11. 橘皮煎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2. 橘皮《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13. 橘皮煎丸《博济方》
  14. 橘皮《本草便读》
  15. 橘皮生姜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6. 橘皮《本草崇原》
  17. 橘皮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8. 橘皮《本草从新》
  19. 橘皮汤《金匮悬解》
  20. 橘皮《本经逢原》
  21. 橘皮汤《备急千金要方》
  22. 橘皮《本草求真》
  23. 橘皮汤《备急千金要方》
  24. 橘皮《顾松园医镜》
  25. 橘皮汤《妇人大全良方》
  26. 橘皮《医学入门》
  27. 橘皮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8. 橘皮《本草易读》
  29. 橘皮汤《医方考》
  30. 橘皮《长沙药解》
  31. 橘皮汤方《伤寒杂病论》

《本草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