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四

《本草新编》书籍目录

陈子远公,所着《石室秘录》,皆传自异人,而于青囊肘后,阐发尤多,故拨盲起疲,捷如附应。余既序之,梓以行世矣。无何,复邮《本草新编》,余读竟而益叹其术之奇也,服其心之仁也。粤稽烈山氏,躬尝百草,教后世以医。轩辕、岐伯,相与论性命之学,即今《金匮》、《灵枢》、《素问》、《难经》。一以天地阴阳、四时寒燠、五行屈伸、悔吝之道,通于人身之风寒暑热、五脏六腑、相生互伐、强弱通塞之机。盖古先哲王明乎天人合一之理,而后颐指意会,将使天下之人之病无有不治,且并其病也而无之而后快焉。是道也,犹之政也。先王固以不忍人之心行之矣。后世若淳于意、华元化、孙思邈、许胤宗、庞安时诸公,咸以医鸣,而长沙张公能集大成者,得是道也,得是心也。其间继起,立论著方,或少偏畸,犹滋訾议,而况其凡乎。自 近以来,家执一言,人持一见,纷然杂然之说行,天人合一之旨晦,由是习焉莫测其端。狃焉莫穷其变,而冀得心应手也,必无几矣。陈子乃慨然以著作自任,上探羲皇,密证仙真,寤寐通之,着书累千万言。而《本草》一编,略人所详,详人所略,考《纲目》,辨疑诸善本,惟探注方与真赝、与甘温凉热治病炮制而已。兹则一药必悉其功用,权其损益,入某经通某脏,人能言之;入某经而治阴中之阳、阳中之阴,通某脏而补水中之火、火中之水,人不能言也;至或问辨疑,茧抽蕉剥,愈入愈细。举《灵枢》以上诸书,后世有误解误用者,必引经据史,以辨明之,使人不堕云雾中。洵乎陈子术之奇也。且其论滋补则往复流连,论消散则殷勤告诫,而于寒凉之味则尤其难其慎,不翅涕泣而道之,固唯恐轻投于一二人,贻害者众;错置于一二时,流毒者远也。斯其心可不谓仁矣乎。今医统久替似续,殊难其人。若陈子所云岐伯、雷公、仲景、纯阳诸先哲,或显形而告语,或凭乩而问答,殆亦悯医理之不明,欲以斯道属斯人也,陈子何多让焉。谋也,三载薪劳,一官丛脞,不能仰副圣主如天之仁以广仁政,而独于民人死生之际,三致意焉,故得是书而乐为之序。又减俸而付诸梓,亦欲举世读是书者,务求尽乎其心之仁,而不徒惊乎其术之奇焉,则夫古先哲王之所传,贤士大夫之所述,庶不至如伯牙海上,知音旷绝,而于以济世利物也,思过半矣。

康熙三十年岁次辛未仲春中浣之吉

华川金以谋敬书于上元署中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新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新编》书籍目录
  1. 序四《本草新编》
  2. 序四《类证治裁》
  3. 序四《卫生宝鉴》
  4. 序四《医述》
  5. 序四《石室秘录》
  6. 序四《古今医统大全》
  7. 序四《医学摘粹》
  8. 序三:徐序《时病论歌括新编》
  9. 序四《疯门全书》
  10. 序三:徐序《时病论歌括新编》
  11. 序五《古今医统大全》
  12. 序三《疯门全书》
  13. 序五《医述》
  14. 序三《广瘟疫论》
  15. 序五《卫生宝鉴》
  16. 序三《存存斋医话稿》
  17. 序五《疯门全书》
  18. 序三《本草撮要》
  19. 序一《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0. 序三《本草择要纲目》
  21. 序一《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2. 序三《疡科心得集》
  23. 序一《仿寓意草》
  24. 序三《婴童百问》
  25. 序一《竹泉生女科集要》
  26. 序三《伤寒大白》
  27. 序一《察病指南》
  28. 序三《医学摘粹》
  29. 序一《推求师意》
  30. 序三《石室秘录》
  31. 序一《古今医统大全》

《本草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