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
气寒,味苦。有小毒。黑白二种。
海藏云∶以气药引之则入气;以大黄引之则入血。
张文懿云∶不可耽嗜,脱人元气。余初亦疑此药不可耽嗜,后见人有酒食、病痞,多服食药,以导其气,及服藏用神芎丸,及犯牵牛等丸。如初服,即快;药过,再食,其病痞依然。依前又服,其痞随药而效,药过后病复至。以至久服,则脱人元气而犹不知悔,戒之!
惟当益脾健胃,使元气生,而自能消腐水谷,其法无以加矣。
《心》云∶泻元气,去气中湿热。凡饮食劳倦,皆血受病。若以此药泻之,是血病泻气,使气血俱虚损。所伤虽去,泻元气、损人,不知也。经所谓∶毋盛盛,毋虚虚,毋绝人长命。此之谓也。用者戒之。白者亦同。
罗谦甫云∶牵牛,乃泻气之药,试取尝之,便得辛辣之味;久而嚼之,猛烈雄壮,渐渐不绝,非辛而何!续注∶味苦寒,果安在哉。又曰∶牵牛感南方热火之化所生者也,血热泻气,差误已甚。若病湿盛,湿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则宜用之耳。湿去,其气周流,所谓五脏有邪,更相平也。经所谓一脏未平,以所胜平之。火能平金,而泻肺气者即此也。
然仲景治七种湿证,小便不利,无一药犯牵牛者,仲景岂不知牵牛能泻湿利小便?为湿病之根在下焦,是血分中气病,不可用辛辣气药,泻上焦太阴之气故也。仲景尚不轻用如此,世医一概而用之可乎?又曰∶牵牛辛烈,泻人元气,比诸辛药尤甚,以辛之雄烈故也。

- 牵牛《汤液本草》
- 牵牛《中药炮制》
- 牵牛《本草备要》
- 牵牛《药笼小品》
- 牵牛《医学入门》
- 牵拉肘复位法《中医词典》
- 牵牛《顾松园医镜》
- 牵拉肘《中医词典》
- 牵牛《本草求真》
- 牵法《中医词典》
- 牵牛《本草新编》
- 牵抖《中医词典》
- 牵牛《本经逢原》
- 迁正位《中医词典》
- 牵牛《本草从新》
- 迁移《医学遗传学基础》
- 牵牛《本草便读》
- 千珍万爽茶《茶饮保健》
- 牵牛《本草撮要》
- 千针万线草《滇南本草》
- 牵牛《药性切用》
- 千张纸《滇南本草》
- 牵牛《药鉴》
- 千岁汁《名医别录》
- 牵牛花《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千岁汁《新修本草》
- 牵牛丸《妇人大全良方》
- 千岁汁《本草经集注》
- 牵牛子《本草纲目》
- 千岁汁《千金翼方》
- 牵牛子《雷公炮制药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