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叶
〔苦平,入肺、胃二经。治肺病蜜水炙,治胃病姜汁炙。湿叶重一两者,气足堪用。粗布拭去毛,不净射肺,作咳难疗。〕走阳明则止呕治呃,入太阳则定咳消痰。〔长于降气,气降则火清痰顺,而呕呃咳喘诸症自宁〕。
胃寒呕吐及风寒咳喘者勿服。。
- 枇杷叶《顾松园医镜》
- 枇杷叶《证类本草》
- 枇杷叶《本草求真》
- 枇杷叶《医学入门》
- 枇杷叶《本草新编》
- 枇杷叶《冯氏锦囊秘录》
- 枇杷叶《本经逢原》
- 枇杷叶《本草易读》
- 枇杷叶《本草从新》
- 枇杷叶《本草蒙筌》
- 枇杷叶《中药学》
- 枇杷叶《本草备要》
- 枇杷叶《本草思辨录》
- 枇杷叶《本草衍义》
- 枇杷叶《本草便读》
- 枇杷叶《新修本草》
- 枇杷叶《本草经解》
- 枇杷叶《本草经集注》
- 枇杷叶《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枇杷叶《中药炮制》
- 枇杷叶《名医别录》
- 枇杷叶《药笼小品》
- 枇杷叶《本草分经》
- 枇杷叶《千金翼方》
- 枇杷叶《本草分经》
- 枇杷叶《雷公炮制药性解》
- 枇杷叶《本草择要纲目》
- 枇杷叶《雷公炮炙论》
- 枇杷叶《本草撮要》
- 枇杷川贝茶《茶饮保健》
- 枇杷叶《药性切用》
《顾松园医镜》
- 作者:顾靖远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原序一
- 原序二
- 原序三
- 自序
- 医道积习通弊论
- 辨治温热病中宜用白虎汤并不伤人以解世俗之惑,并明概投附、桂、干姜杀人之误
- 卷一·礼集
- 草部
- 甘草
- 生地黄
- 熟地黄
- 麦门冬
- 天门冬
- 葳蕤
- 玄参
- 沙参
- 贝母
- 知母
- 天花粉
- 百部
- 款冬花
- 紫菀
- 郁金
- 桔梗
- 茅根
- 芦根
- 石斛
- 白芍药
- 当归
- 丹参
- 远志
- 秦艽
- 续断
- 牛膝
- 何首乌
- 五味子
- 沙菀蒺藜
- 覆盆子
- 菟丝子
- 巴戟天
- 肉苁蓉
- 补骨脂
- 大茴香
- 黄
- 白术
- 苍术
- 香附
- 木香
- 砂仁
- 白豆蔻
- 藿香
- 前胡
- 防风
- 荆芥
- 独活
- 麻黄
- 葛根
- 白芷
- 柴胡
- 升麻
- 细辛
- 川芎
- 天麻
- 甘菊花
- 钩藤
- 威灵仙
- 香薷
- 黄连
- 胡黄连
- 黄芩
- 连翘
- 龙胆草
- 芦荟
- 青黛
- 地榆
- 茵陈
- 山豆根
- 青蒿
- 防己
- 萆
- 忍冬
- 牛蒡子
- 车前子
- 泽泻
- 木通
- 通草
- 灯心草
- 淡竹叶
- 海金砂
- 葶苈子
- 泽兰
- 益母草
- 红花
- 牡丹皮
- 三七
- 玄胡索
- 茜根
- 蒲黄
- 姜黄
- 王不留行
- 刘寄奴
- 京三棱
- 蓬莪术
- 使君子
- 旋复花
- 半夏
- 南星
- 海藻
- 昆布
- 常山
- 草豆蔻
- 肉豆蔻
- 益智仁
- 蛇床子
- 兰叶
- 白前
- 白薇
- 白芨
- 白癣皮
- 苦参
- 旱莲草
- 夏枯草
- 谷精草
- 决明子
- 木贼草
- 蒲公英
- 紫花地丁
- 甘蕉根
- 大黄
- 牵牛
- 甘遂
- 大戟
- 芜花
- 附子
- 乌头
- 草乌
- 蓖麻子
- 卷二·礼集
- 木部
- 柏子仁
- 侧柏叶
- 松节
- 女贞子
- 茯苓
- 琥珀
- 酸枣仁
- 枸杞子
- 地骨皮
- 桑根白皮
- 竹叶
- 竹茹
- 竹沥
- 竹茹〔甘寒〕感寒挟食而呕吐者勿用。竹沥滑肠,脾虚泄泻者勿用,寒痰、湿痰、食积痰诸均忌。
- 天竺黄
- 山茱萸
- 金樱子
- 杜仲
- 木瓜
- 枳实
- 枳壳
- 浓朴
- 槟榔
- 大腹皮
- 沉香
- 降真香
- 乌药
- 丁香〔辛热,入脾胃二经。去丁盖。忌火。〕温中散滞,除呕止呃。〔属寒者方可用。〕一切因火热症者大忌。
- 乳香
- 没药
- 苏木
- 蔓荆子
- 辛夷
- 茶叶
- 猪苓
- 栀子
- 黄柏
- 槐花
- 楝实
- 桂
- 吴茱萸
- 蜀椒
- 雷丸
- 芜荑
- 干漆
- 皂荚
- 巴豆
- 果部
- 菜部
- 谷部
- 金石部
- 人部
- 兽部
- 禽部
- 虫鱼部
- 卷三·乐集
- 卷四·乐集
- 卷五·乐集
- 卷六·射集
- 卷七·射集
- 卷八·御集
- 卷九·御集
- 卷十·御集
- 卷十一·书集
- 卷十二·书集
- 卷十三·书集
- 卷十四·数集
- 卷十五·数集
- 卷十六·数集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