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顾松园医镜》书籍目录

咳嗽必由于肺,故黄帝有肺令人咳之问。而岐伯则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胃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此举形寒饮冷,伤肺致咳之一端耳,形寒者,外感风寒也;饮冷者,内伤寒冷也。然六气不独风寒乘肺致咳,其火、暑、湿、燥皆能乘肺,皆足致咳,各有的症可凭。又曰∶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乘秋则肺先受之,乘春则肝光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季夏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言四脏各以其时,先受邪为病,次便及乎肺而为咳,故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然其实无有不关于肺,况外邪中于皮毛,而内应于肺也。即内伤之咳,亦无有不关于肺。故以内经于五脏六腑分别咳状之下,又申之曰∶此皆聚于胃,关于肺,故使人多啼唾而面浮肿气逆也。聚于胃者,胃为脏腑之根本也,关于肺者,肺为脏腑之华盖也。尝考无择有三因,丹溪有六咳,名虽多种,总不出于外感内伤。

而治咳之法,亦当知重肺胃二经。然于外感内伤之中,又惟风寒劳损,二者居其八九。景岳云∶风寒者,责在阳实,治宜辛温散邪,则肺清而咳愈,最忌寒凉收敛,如经所谓肺欲辛者是也。劳损者,责在阴虚,治宜甘以壮水,润以养金,则肺宁而嗽愈,最忌辛香燥热,如经所谓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者是也。至若因火、因暑、因湿、因燥,各从本门似施治。其因痰饮者涤其饮,因气逆者降其气,因食积者消之,因积热者清之,金虚则崇土,郁甚则舒肝,随其所见之症而理之。《金匮》论咳有肺痿、肺、肺胀之辨,所当详究。赵氏云∶水冷金寒而咳,当用八味丸。仲淳虽论气虚、阳虚、喘咳者绝少,然此等治咳之法,亦宜留心,以尽病变之无穷,则治咳之能事毕矣。

疏邪利金汤〔见伤风。〕原方〔疏邪利肺。〕如外感风寒,内伤寒冷咳嗽者,〔寒冷入胃,从胃脉上至于肺,则肺寒,外内合邪,故咳。〕可加半夏。以治胃寒。

此治感冒风寒咳嗽之剂,果系形寒饮冷致咳,可加姜、夏,否则肺热还伤肺矣。

清金膏 加减清宁膏 噙化丸 琼玉膏〔俱见虚劳。〕皆治阴虚咳嗽。

风髓汤

牛髓〔一斤。〕白蜜〔半斤,同煎沸,以绢滤去渣,入下三味。〕杏仁〔去皮尖,四两,研如泥。〕山药〔炒,四两,研细。〕胡桃仁〔去皮,四两,研如泥。〕〔同入瓶内,油纸封口,隔汤煮一日,早晚白汤化服三、四匙。〕一方用牛酥、白蜜、杏仁名蜜汗煎。〔煎法同上。〕

八仙玉液〔自制。〕治阴虚咳嗽痰血最效。

藕汁〔性寒带涩,涤热止血,二杯。〕梨汁〔降火消痰,定喘止嗽。〕蔗浆〔消痰止咳。〕芦根汁〔清胃止呕,各一杯。〕茅根〔凉金定喘。水煎取浓汁一杯,再同汁浆乳顿滚。〕人乳〔补阴养血。〕童便〔引火下行,各一杯。〕生鸡子白〔三枚。〕和匀,频频服之。余尝用米仁 山药 莲肉〔保脾。〕麦冬〔各一两。〕白花百合〔清肺,二两。〕枇杷叶〔降气,十片。〕煎浓汁〔一碗。〕冲入玉液,再加贝母末,真柿霜〔消痰。〕和匀,频频饮之。〔即垂绝者,尚可延生。〕此七方皆甘润之剂,劳损之咳,择而用之。一方但用枇杷叶去毛,蜜炙煎膏,白蜜饴糖收之,亦有效验。

泻白散〔见火。〕此治肺热咳嗽之剂,虚火加甘寒,实火加苦寒。按《金匮》云∶咳而上气,其人喘;目如脱状,此为肺,胀。仲淳言肺胀,乃系肺热极所致,当清金降气。本方宜加黄芩石膏知母花粉之属。

顺气开痰饮〔见中风。〕此治气逆咳嗽之剂。

二陈汤〔见中风。〕此治痰饮咳嗽之剂,虚者用四君子汤

保和丸〔见泄泻。〕此治食积咳嗽之剂,加减用之。

百部膏〔一味熬膏蜜收。〕此治虫啮肺咳之剂,必胸中饥时则痛,唇上白点如粟者,用之方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顾松园医镜》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顾松园医镜》书籍目录
  1. 咳嗽《顾松园医镜》
  2. 咳嗽《万病回春》
  3. 咳嗽《古今医案按》
  4. 咳嗽《万病回春》
  5. 咳嗽《灵素节注类编》
  6. 咳嗽《保婴撮要》
  7. 咳嗽《幼幼集成》
  8. 咳嗽《济阴纲目》
  9. 咳嗽《卫生宝鉴》
  10. 咳嗽《济阴纲目》
  11. 咳嗽《证治汇补》
  12. 咳嗽《古今医鉴》
  13. 咳嗽《儒门事亲》
  14. 咳嗽《张聿青医案》
  15. 咳嗽《明医指掌》
  16. 咳嗽《医学正传》
  17. 咳嗽《卫生易简方》
  18. 咳嗽《医碥》
  19. 咳嗽《医学摘粹》
  20. 咳嗽《医碥》
  21. 咳嗽《医学摘粹》
  22. 咳嗽《临证指南医案》
  23. 咳嗽《医学心悟》
  24. 咳嗽《普济方·针灸》
  25. 咳嗽《医学心悟》
  26. 咳嗽《寿世保元》
  27. 咳嗽《吴鞠通医案》
  28. 咳嗽《寿世保元》
  29. 咳嗽《急救广生集》
  30. 咳嗽《证治准绳·杂病》
  31. 咳嗽《仁术便览》

《顾松园医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