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治法

《证治准绳·幼科》书籍目录

经曰∶至阴者,肾水也,少阴者,冬脉也,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又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 肿腹大,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也。丹溪云∶惟肾虚不能行水,脾虚不能制水,胃与脾合,又胃为水谷之海,因虚而不能传化,肾水泛滥,反得以浸渍脾土,于是三焦停滞,经络壅塞,水渗于皮肤,注于肌肉而发肿也。其状,目胞上下微起,肢体重着,喘咳怔忡,股间清冷,小便涩黄,皮薄而光,手按成窟,举手即满是也。古方有十种论证,又有湿气、毒瓦斯、伤寒后、泻痢后、气血虚者之五种,及疳气、症积、锁肚、胸膈作膨、蛔、气虚、冷积者之七胀,亦当详之。其受湿气者,由脾胃之气敦阜,四肢头面皆肿也。食毒者,脾伤积毒,停留于胃也。

伤寒下早者,邪气乘虚而入也。泻痢后者,脾气虚也。皆宜先调胃气,吹可治肿。其患七胀,皆由血气不足,脏腑怯弱,表里俱虚,邪正相乱,以致四肢浮肿,腹肚膨满,亦当先调荣卫,分别阴阳,治法宜补中、行湿、利小便。凡有热者,水气在表也,可汗之。身无热者,水气在里也,宜下之。腰以上肿,宜利小便,腰以下肿,宜发汗,此仲景之法也。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此属阳水;遍身肿,不渴,大便溏泄,小便清利,此属阴水;阳水兼阳证者,脉必浮数,阴水兼阴证者,脉必沉迟,气若陷下,宜用二陈加升提之药,如腹胀,少加木香调之。若朝宽暮急属阴虚,朝用四物汤加参术,夕用加减肾气丸。朝急暮宽属阳虚,朝用六君子汤,夕用加减肾气丸。朝暮皆急阴阳俱虚也,用八珍汤主之。真阳虚者朝用八味地黄丸,夕用补中益气汤。若肚腹痞满,肢体肿胀,手足并冷,饮食难化,或大便泄泻,呼吸气冷者,此真阳衰败,脾肺肾虚寒不能司摄,而水泛行也,急用加减肾气丸,否则不治,惟调补脾土,多有生者。

《金匮》加减肾气丸

熟地黄(八两) 干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 泽泻 白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肉桂 附子(炮)车前子(炒) 牛膝(酒微炒。各一两)

上,各另为末,米糊丸,小豆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食前,白汤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治准绳·幼科》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证治准绳·幼科》书籍目录
  1. 薛氏治法《证治准绳·幼科》
  2. 薛氏治法《达生编》
  3. 薛侍郎服乳石体性论一首《外台秘要》
  4. 薛氏选方《一草亭目科全书》
  5. 薛序《医暇卮言》
  6. 薛氏湿热论歌诀《中医词典》
  7. 薛轩《中医词典》
  8. 薛生白湿热病篇《温热经纬》
  9. 薛雪《中医词典》
  10. 薛仁本《中医词典》
  11. 薛真人天星十二穴歌《针灸聚英》
  12. 薛荔果《中药学》
  13. 薛真人天星十一穴歌《古今医统大全》
  14. 薛立斋痘疹大要《张氏医通》
  15. 《中医词典》
  16. 薛铠《中医词典》
  17. 《普济方·针灸》
  18. 薛景福《中医词典》
  19. 《普济方·针灸》
  20. 薛家湾郭《曹仁伯医案论》
  21. 《普济方·针灸》
  22. 薛己《中医词典》
  23. 穴(穴位,穴道,气穴)《中医名词词典》
  24. 薛弘庆《中医词典》
  25. 穴道《中医词典》
  26. 薛福辰《中医词典》
  27. 穴道《少林真传伤科秘方》
  28. 薛承基《中医词典》
  29. 穴道分寸歌括《针灸神书》
  30. 薛宝田《中医词典》
  31. 穴道取寸法《灸法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