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晕(第二)
分娩之后,眼见黑花,头眩昏晕,不省人事者:一因劳倦甚而气竭神昏;二因大脱血而气欲绝;三因痰火乘虚泛上而神不守。当急服生化汤二、三帖,外用韭菜细切,纳有嘴瓶中,用滚醋二锺冲入瓶内,急冲产母鼻中,即醒。若偏信古方,认为恶血抢心,而轻用散血之剂;认为疫火,而用无补消降之方,误甚矣。
如晕厥,牙关紧闭,速煎生化汤,挖开口,将鹅毛探喉,酒盏盛而灌之。如灌下腹中渐温暖,不可拘帖数,外用热手在单衣上,从心揉按至腹,常热火暖之一两时,服生化汤,四帖完,即神清。始少缓药,方进粥,服至十剂而安。故犯此者,速灌药火暖,不可弃而不救。若在冬月,妇人身欠暖,亦有大害,临产时必预煎生化汤,预烧秤锺硬石子,候儿下地,连服二、三帖。又产妇枕边,行醋韭投醋瓶之法,决无晕症。又儿生时,合家不可喜子而慢母,产母不可顾子忘倦,又不可产讫即卧,或忿怒逆气,皆致血晕,慎之,慎之!
◎加味生化汤:治产后三血晕症。
炙草(五分) 荆芥(四分,炒黑)
大枣,水煎服。
劳倦甚而晕,及血崩气脱而晕,并宜速灌两服。如形色脱,或汗出而脱,皆急服一帖,即加人参三、四钱,(一加肉桂四分),决不可疑参为补而缓服。痰火乘虚泛上而晕,方内加橘红四分。虚甚加人参二钱。肥人多痰,再加竹沥七分,姜汁少许,总不可用棱术破血等方。其血块痛甚,兼送益母丸,或鹿角灰、或元胡散,或独胜散、上消血块方,服一服即效,不必易方,从权救急。
◎加参生化汤:治产后形色脱晕,或汗多脱晕。
人参(三钱,有倍加至五钱者)
炙草(四分) 桃仁(十粒)
炮姜(四分)
大枣,水煎服。
脉脱形脱,将绝之症,必服此方,加参四、五钱,频频灌之。产后血崩、血晕、兼汗多,宜服此方。无汗不脱,只服本方,不必加参。左尺脉脱,亦加参。此方治产后危急诸症,可通用,一昼一夜,必须服三、四剂,若照常症服,岂能接将绝之气血,扶危急之变症耶!产后一、二日,血块痛虽未止,产妇气血虚脱,或晕或厥、或汗多、或形脱,口气渐凉,烦渴不止,或气喘急,无论块痛,从权用加参生化汤。病势稍退,又当减参,且服生化汤。
加减法:血块痛甚加肉桂七分;渴加麦冬一钱,五味十粒;汗多加麻黄根一钱。如血块不痛,加炙黄耆一钱以止汗;伤饭食面食,加炒神曲一钱,麦芽五分炒;伤肉食,加山楂五个,砂仁四钱炒。

- 血晕《傅青主女科》
- 血源乙型肝炎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血晕《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 血源乙型肝炎疫苗使用说明书《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血晕《医述》
- 血郁要诀《华佗神方》
- 血晕《证治准绳·女科》
- 血郁《中医词典》
- 血晕《济阴纲目》
- 血余炭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血晕《古今医案按》
- 血余炭《中药学》
- 血晕《明医指掌》
- 血余炭《中药炮制》
- 血晕《竹林女科证治》
- 血余散《仁术便览》
- 血晕《女科折衷纂要》
- 血余胶《本草害利》
- 血晕《盘珠集胎产症治》
- 血余怪病《奇方类编》
- 血晕《评注产科心法》
- 血余《药性切用》
- 血晕《女科证治准绳》
- 血余《侣山堂类辩》
- 血晕《是斋百一选方》
- 血余《本草择要纲目》
- 血晕门(二则)《辨证录》
- 血余《得配本草》
- 血晕气脱《女科切要》
- 血余《本草从新》
- 血晕证治《医宗金鉴》
《傅青主女科》
- 简介
- 张序
- 祁序
- 女科上卷
- 带下
- 血崩
- 鬼胎
- 调经
- 经水先期(十五)
- 经水后期(十六)
- 经水先后无定期(十七)
- 经水数月一行(十八)
- 年老经水复行(十九)
- 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二十)
- 经水未来腹先疼(二十一)
- 行经后少腹疼痛(二十二)
- 经前腹疼吐血二十三
- 经水将来脐下先疼痛(二十四)
- 经水过多(二十五)
- 经前泄水(二十六)
- 经前大便下血(二十七)
- 年未老经水断(二十八)
- 种子
- 女科下卷
- 妊娠
- 妊娠恶阻(三十九)
- 妊娠浮肿(四十)
- 妊娠少腹疼(四十一)
- 妊娠口干咽疼(四十二)
- 妊娠吐泻腹疼(四十三)
- 妊娠子悬胁疼(四十四)
- 妊娠跌损(四十五)
- 妊娠小便下血病名胎漏(四十六)
- 妊娠子鸣(四十七)
- 妊娠腰腹疼渴汗燥狂即子狂(四十八)
- 妊娠中恶(四十九)
- 妊娠多怒堕胎(五十)
- 小产
- 难产
- 正产
- 产后
- 产后编(上卷)
- 产后总论
- 产前后方症宜忌
- 产后诸症治法
- 产后编下卷
- 产后诸症治法(续上)
- 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