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崩昏暗(六)
妇人有一时血崩,两目黑暗,昏晕在地,不省人事者,人莫不谓火盛动血也。然此火非实火,乃虚火耳。世人一见血崩,往往用止涩之品,虽亦能取效于一时,但不用补阴之药,则虚火易于冲击,恐随止随发,以致经年累月不能全愈者有之。是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土崩之法。方用固本止崩汤。
水煎服。一剂崩止,十剂不再发。倘畏药味之重而减半,则力薄而不能止。方妙在全不去止血而惟补血,又不止补血而更补气,非惟补气而更补火。盖血崩而至於黑暗昏晕,则血已尽去,仅存一线之气,以为护持,若不急补其气以生血,而先补其血而遗气,则有形之血,恐不能遽生,而无形之气,必且至尽散,此所以不先补血而先补气也。然单补气则血又不易生;单补血而不补火,则血又必凝滞,而不能随气而速生。况黑姜引血归经,是补中又有收敛之妙,所以同补气补血之药并用之耳。
(若血崩数日,血下数斗,六脉俱无,鼻中微微有息,不可遽服此方,恐气将脱不能受峻补也。有力者用辽人参去芦三钱煎成,冲贯众炭末一钱服之,待气息微旺然后服此方,仍加贯众炭末一钱,无不见效;无力者用无灰黄酒冲贯众炭末三钱服之,待其气接神清始可服此方。人参以党参代之,临服亦加贯众炭末一钱冲入。)

- 血崩昏暗《傅青主女科》
- 血崩腹痛《中医词典》
- 血崩昏暗《中医词典》
- 血崩服寒药变寒用热治法《女科经纶》
- 血崩久甚不愈《回生集》
- 血崩方《回生集》
- 血崩论《女科折衷纂要》
- 血崩不止方《急救广生集》
- 血崩门(八则)《辨证录》
- 血崩不止《盘珠集胎产症治》
- 血崩神效方《仁术便览》
- 血崩不止《济阴纲目》
- 血崩始见经多《竹泉生女科集要》
- 血崩不止《中医词典》
- 血崩属寒在下焦《女科经纶》
- 血崩(崩中漏下 恶露不止)《针灸资生经》
- 血崩属热不可作寒论《女科经纶》
- 血崩《灸法秘传》
- 血崩属热为阳脉有余病《女科经纶》
- 血崩《女科证治准绳》
- 血崩属涎郁胸膈《女科经纶》
- 血崩《女科证治准绳》
- 血崩属阳乘于阴为阳邪有余病《女科经纶》
- 血崩《邯郸遗稿》
- 血崩属阳虚不足《女科经纶》
- 血崩《金匮钩玄》
- 血崩属阴虚火逼妄行关心肾二经《女科经纶》
- 血崩《女科切要》
- 血崩属真阴虚不能镇守包络相火《女科经纶》
- 血崩《沈氏女科辑要》
- 血崩属之房劳《竹泉生女科集要》
《傅青主女科》
- 简介
- 张序
- 祁序
- 女科上卷
- 带下
- 血崩
- 鬼胎
- 调经
- 经水先期(十五)
- 经水后期(十六)
- 经水先后无定期(十七)
- 经水数月一行(十八)
- 年老经水复行(十九)
- 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二十)
- 经水未来腹先疼(二十一)
- 行经后少腹疼痛(二十二)
- 经前腹疼吐血二十三
- 经水将来脐下先疼痛(二十四)
- 经水过多(二十五)
- 经前泄水(二十六)
- 经前大便下血(二十七)
- 年未老经水断(二十八)
- 种子
- 女科下卷
- 妊娠
- 妊娠恶阻(三十九)
- 妊娠浮肿(四十)
- 妊娠少腹疼(四十一)
- 妊娠口干咽疼(四十二)
- 妊娠吐泻腹疼(四十三)
- 妊娠子悬胁疼(四十四)
- 妊娠跌损(四十五)
- 妊娠小便下血病名胎漏(四十六)
- 妊娠子鸣(四十七)
- 妊娠腰腹疼渴汗燥狂即子狂(四十八)
- 妊娠中恶(四十九)
- 妊娠多怒堕胎(五十)
- 小产
- 难产
- 正产
- 产后
- 产后编(上卷)
- 产后总论
- 产前后方症宜忌
- 产后诸症治法
- 产后编下卷
- 产后诸症治法(续上)
- 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