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浮肿(四十)
妊妇有至五个月,肢体倦怠,饮食无味,先两足肿,渐至遍身头面俱肿,人以为湿气便然也,谁知是脾肺气虚乎!夫妊娠虽有按月养胎之分,其实不可拘于月数,总以健脾补肺为大纲。盖脾统血,肺主气,胎非血不荫,非气不生,脾健则血旺而荫胎,肺清则气旺而生子。苟肺衰则气馁,气馁则不能运气于皮肤矣;脾虚则血少,血少则不能运血于肢体矣。气与血两虚,脾与肺失职,所以饮食难消,精微不化,势必至气血下陷,不能升举,而湿邪即乘其所虚之处,积而成浮肿症,非由脾肺之气血虚而然耶。治法当补其脾之血与肺之气,不必祛湿,而湿自无不去之理。方用加减补中益气汤。
陈皮(三分)
水煎。服四剂即愈,十剂不再犯。夫补中益气汤之立法也,原是升提脾肺之气,似乎益气而不补血,然而血非气不生,是补气即所以生血。观当归补血汤用黄耆为君,则较着彰明矣。况湿气乘脾肺之虚而相犯,未便大补其血,恐阴太盛而招阴也。只补气而助以利湿之品,则气升而水尤易散,血亦随之而生矣。然则何以重用茯苓而至一两,不凡以利湿为君乎?磋!磋!湿症而不以此药为君,将以何者为君乎!况重用茯苓於补气之中,虽曰渗湿,而仍是健脾清肺之意。且凡利水之品,多是耗气之药,而茯苓与参术合,实补多於利,所以重用之以分湿邪,即以补气血耳。

- 妊娠浮肿《傅青主女科》
- 妊娠服药禁歌《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妊娠浮肿《奇方类编》
- 妊娠服药禁(胎产须知)《古今医统大全》
- 妊娠浮肿属脾胃气虚经血壅闭《女科经纶》
- 妊娠服禁《医经国小》
- 妊娠浮肿胀满分证用药之法《女科经纶》
- 妊娠风痉为子痫属体虚受风《女科经纶》
- 妊娠腹满《圣济总录》
- 妊娠风痉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 妊娠腹满候《诸病源候论》
- 妊娠风痉《中医词典》
- 妊娠腹内儿哭《女科经纶》
- 妊娠飞尸入腹候《诸病源候论》
- 妊娠腹内冷痛《中医词典》
- 妊娠反应《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妊娠腹内有鬼胎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 妊娠烦躁属热乘心脾津液枯燥《女科经纶》
- 妊娠腹内盅鸣《女科经纶》
- 妊娠烦躁口干用药之法《女科经纶》
- 妊娠腹内钟鸣《沈氏女科辑要》
- 妊娠烦躁口干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 妊娠腹内钟鸣方《妇人大全良方》
- 妊娠烦躁口干《女科精要》
- 妊娠腹痛《圣济总录》
- 妊娠烦躁口干《冯氏锦囊秘录》
- 妊娠腹痛《中医词典》
- 妊娠烦渴《中医词典》
- 妊娠腹痛《竹林女科证治》
- 妊娠二月《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 妊娠腹痛《中医妇科学》
《傅青主女科》
- 简介
- 张序
- 祁序
- 女科上卷
- 带下
- 血崩
- 鬼胎
- 调经
- 经水先期(十五)
- 经水后期(十六)
- 经水先后无定期(十七)
- 经水数月一行(十八)
- 年老经水复行(十九)
- 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二十)
- 经水未来腹先疼(二十一)
- 行经后少腹疼痛(二十二)
- 经前腹疼吐血二十三
- 经水将来脐下先疼痛(二十四)
- 经水过多(二十五)
- 经前泄水(二十六)
- 经前大便下血(二十七)
- 年未老经水断(二十八)
- 种子
- 女科下卷
- 妊娠
- 妊娠恶阻(三十九)
- 妊娠浮肿(四十)
- 妊娠少腹疼(四十一)
- 妊娠口干咽疼(四十二)
- 妊娠吐泻腹疼(四十三)
- 妊娠子悬胁疼(四十四)
- 妊娠跌损(四十五)
- 妊娠小便下血病名胎漏(四十六)
- 妊娠子鸣(四十七)
- 妊娠腰腹疼渴汗燥狂即子狂(四十八)
- 妊娠中恶(四十九)
- 妊娠多怒堕胎(五十)
- 小产
- 难产
- 正产
- 产后
- 产后编(上卷)
- 产后总论
- 产前后方症宜忌
- 产后诸症治法
- 产后编下卷
- 产后诸症治法(续上)
- 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