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血晕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书籍目录

凡分娩之后,眼见昏花,头眩昏晕,不知人事,谓之血晕。其故有三∶一因劳倦甚而气竭神昏,二因血大脱而气欲绝,三因痰火乘虚从上而神不清。患此三者,皆魂不随神往来而机运几息也。当急服预煎下生化汤,以行块定痛,化旧生新,实时血遂生而气转,神渐清而心有主矣。频服二三帖,其昏乱气血即定,乃川芎、川归性有化生之功也。若偏执古方无传,认晕症为恶血抢上迷心,而轻用散血之剂,认为痰火而用无补消降之方,误人甚也,外以醋韭冲鼻烧烟潦法度,炙不可缓,医者切不可妄论血上抢心,而用苏木等以峻攻破血,偏执古方牡丹夺命等药以败血,慎之,慎之!再叮咛临盆之际,必预煎生化汤,预烧称锤、硬石子,候儿下地,速服二三帖药,共二煎。又产妇枕边,行醋韭,投锤醋瓶之法,决无晕症。又儿生下时,不可喜子慢母,母不可顾子忘倦;又不可产讫即睡,或愤怒气逆,皆能致晕。谨记,谨记。附方∶

加味生化汤 治产后三等血晕。

川芎(三钱) 川归(六钱) 干姜(四分,炒黑) 桃仁(十粒) 甘草(五钱,炙) 荆芥(五分)

上枣三枚,水二钟。煎八分,温服,并渣。

加减法∶凡劳倦甚而晕,及血崩气脱而晕,并宜速灌二帖。如形色脱,或汗多而脱,皆用急服一帖,后即加人参三四钱,肉桂四分,决不可疑,参为补而缓服也。如痰乘虚从上而晕,方内加橘红四分;若虚甚,亦用加人参二三钱;如肥人多痰,又用竹沥七分,酒一钟,姜汁少许。以上三等晕症,并不可用破血耗气等古方,其血块痛甚者,兼送益母丸。一法或送鹿角灰,一法或用玄胡散,一法或用独参散。一方见效,不须易方。

从权急救加参生化汤∶治产后形色脱晕,或汗脱晕。

川芎(二钱) 川归(四钱) 干姜(四分,制) 桃仁(十粒,去皮尖) 荆芥(四分)甘草(四分,炙) 人参(三钱)

上水二钟,煎八分服。血块痛甚加肉桂五分、七分;渴加麦冬一钱,五味子十粒;汗多加麻黄根一钱;如块不痛,加黄 一钱以止汗;如伤面食、饭食,加神曲八分、麦芽五分;如伤肉,加山楂砂仁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家传女科经验摘奇》书籍目录
  1. 血晕《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2. 血晕《傅青主女科》
  3. 血晕《医述》
  4. 血源乙型肝炎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5. 血晕《证治准绳·女科》
  6. 血源乙型肝炎疫苗使用说明书《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7. 血晕《济阴纲目》
  8. 血郁要诀《华佗神方》
  9. 血晕《古今医案按》
  10. 血郁《中医词典》
  11. 血晕《明医指掌》
  12. 血余炭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13. 血晕《竹林女科证治》
  14. 血余炭《中药学》
  15. 血晕《女科折衷纂要》
  16. 血余炭《中药炮制》
  17. 血晕《盘珠集胎产症治》
  18. 血余散《仁术便览》
  19. 血晕《评注产科心法》
  20. 血余胶《本草害利》
  21. 血晕《女科证治准绳》
  22. 血余怪病《奇方类编》
  23. 血晕《是斋百一选方》
  24. 血余《药性切用》
  25. 血晕门(二则)《辨证录》
  26. 血余《侣山堂类辩》
  27. 血晕气脱《女科切要》
  28. 血余《本草择要纲目》
  29. 血晕证治《医宗金鉴》
  30. 血余《得配本草》
  31. 血晕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