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药茶的保健功能

《茶饮保健》书籍目录

(一)中医学对药茶保健功能的认识

中医学对药物治病原理的认识,主要通过“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这几个基本理论来阐释的。

1.四气。包括寒、热、温、凉,它是通过对不同性质的疾病分类归纳后反推出来的。人体疾病虽然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只有这几个最基本的类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也就总结出了药物的功能,凡是能够治疗寒性疾病的药物属温性、热性,具有温热、助阳、祛寒、益气的功能,如附子干姜等;能够治疗热性疾病的药物属凉性、寒性,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的功能,如黄连生地等;此外能够治疗机体虚弱的药物,具有补气、壮阳、滋阴、养血、安神的功能,如人参当归等;能够治疗机体功能亢进或外邪内聚等疾病的药物,具有泻下、利水、通便、祛瘀、活血的功能,如大黄川芎等。

2.五味。指药具有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辛能发散、行气,如麻黄桂枝紫苏等解表药;酸能收涩、收敛,如乌梅等;苦能泻下、燥湿、降逆,如黄连等;甘能补益,如甘草等;咸能软坚散结,如昆布等。

3.升降沉浮。指药物进入体内后能产生升阳举陷、或下降平逆、或上行发散、或下行泄利的作用,可以纠正病势下陷上逆之偏差。升浮药多具有升阳、发散、解表、催吐的功能,沉降药多具有清热、泻下、利水、降逆、平喘、潜阳的功能。

4.归经。指药物对机体某一脏腑经络具有选择性的发挥治疗作用,如黄连能清泻心火,故认为黄连入心经。

综上所述,中药的药理作用是通过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机制综合性完成的,虽然每一种药物有几种功能,甚至多功能,但都有一个主次之分,不可能找到一种能包治天下所有疾病的药物。将各种具有不同功能、不同药力优势的药物,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辨证用药,合理的配合,有效地发挥药物的整体协同效果,从而达到治疗各种常见病、疑难病的自的。

药茶也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使用的,它的保健机理同其它中药方法治病的机制一样,同样通过药性与病性的相互对抗、药性对机体正气的协调补充来达到治病目的。如热性病表现出大热、大汗、口渴、喜冷饮、烦躁等症状,用寒凉药物甚或以冷饮的方式饮用,就可以有效地抑制亢盛的热邪,最后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

(二)现代药理学对药茶保健功能的认识

1.清热泻火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①抗菌作用。此类药物多有一定程度的抗菌作用,如银花连翘蒲公英对金葡菌等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②抗病毒作用。大青叶板蓝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③解毒作用。丹皮、黄连在无抑菌作用的浓度时,就能抑制金葡菌凝固酶的形成,使细菌毒力减弱。④抗炎作用。连翘能抑制炎性渗出,黄芩能对抗有变态反应的炎症。⑤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鱼腥草能使体内备解素的浓度增加,从而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来抵御病源侵袭。⑥其它还有镇静、抗惊厥、抗血凝等作用。

2.疏风解表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①发汗作用。麻黄碱、麻黄的挥发油均具有发汗作用,桂枝可通过扩张末梢血管,促进体表血液循环而助麻黄发汗。②解热作用。桂枝、荆芥防风等可通过发汗、抗炎等作用使体温下降。③平喘作用。麻黄碱有拟肾上腺素的平喘作用,但温和持久。④抗炎作用。防风薄荷对炎症过程都有抑制作用。⑤抗过敏作用。麻黄水提物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⑥利尿作用。麻黄碱可影响肾血管的扩张,达到利尿的目的。

3.除湿利水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①利尿作用。茯苓泽泻木通金钱草等大部分利水渗湿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②降压作用。半边莲素、茵陈水煎剂均有降压作用。③影响脂质代谢。泽泻有抗脂肪肝、降血脂的作用。④利胆作用。茵陈能增加胆汁的排泄。⑤降血糖作用。玉米须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4.止咳祛痰利咽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①祛痰作用。川贝母内的生物碱有非常明显的祛痰作用。②镇咳平喘作用。桔梗半夏等对咳嗽中枢都有抑制作用。

5.益心安神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①镇静催眠作用。酸枣仁皂甙和黄酮类有此作用,琥珀酸对中枢神经具有抑制作用。②抗惊厥作用。酸枣仁和远志能对抗戊四唑所致的惊厥。③祛痰作用。远志所含皂甙能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引起祛痰。④降温作用。琥珀酸能使体温下降。

6.疏肝理气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①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陈皮青皮枳壳都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的痉挛。枳实乌药能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肠管蠕动。②对消化液的影响。陈皮挥发油能促进胃液的分泌。③利胆作用。沉香青皮香附能提高胆汁的分泌,松弛奥狄氏括约肌和降低胆囊的压力。④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木香、青皮、陈皮等都具有此功能。⑤升压抗休克作用。枳实、陈皮等都具有此功能。

7.消食健胃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①消化酶作用。山楂神曲多含有脂肪酶、淀粉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②维生素作用。这类药含有多种维生素,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消化机能。③促进消化液的分泌。鸡内金能促进胃液的分泌,明显提高胃液的酸度。④增进胃肠蠕动机能,排除胃肠积气。⑤降血脂作用。

8.温热散寒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①强心及抗心律失常作用。附子乌头煎剂对各种动物的离体和在位心脏,都有强心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②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抗缺氧。细辛肉桂都能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③抗休克作用。肉桂生姜附子都能通过扩张血管,促进血循,改善冠脉血流量。可增加身体表面和末梢毛细血管的血流,提高体温。④健胃作用。姜的芳香辛辣成份可刺激胃粘膜引起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⑤镇吐作用。⑥镇痛作用。附子、肉桂能兴奋交感神经。

9.祛风湿、强筋骨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①抗炎作用。秦艽防己可通过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刺五加能增加炎性渗出细胞的吞噬机能。②镇痛作用。秦艽碱可使大鼠的痛阈提高。清风藤碱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但无成瘾性。③免疫作用。豨莶草五加皮独活对机体免疫机能有明显抑制作用。

10.活血祛瘀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①改善血流动力学。桃仁丹参川芎等都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②改善血液流变学。川芎、红花等具有改善血液浓粘凝聚的状态。③抗血栓形成益母草赤芍当归都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④改善微循环。当归丹参、川芎等可加速微循环血流,改善血液粘凝度,解除微血管痉挛。⑤收缩子宫。益母草红花蒲黄有收缩子宫的作用。⑥镇痛作用。乳香没药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11.补气壮阳和滋阴养血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①升高外周白细胞。人参黄芪阿胶等都有此功能。②增加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人参、当归、枸杞淫羊藿黄芪等作用明显。黄芪能促进白细胞的干扰素诱生能力,抑制细胞RNA代谢。③促进细胞免疫机能。四君子茶对细胞免疫和抗体形成有促进作用。④增强体液免疫的功能。党参白术茯苓能使血清IgG含量显著上升。⑤对机体适应性的影响。黄芪对PFC免疫反应有双向调节作用。⑥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人参能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⑦消除自由基。女贞、当归、黄芪等都有此功能。⑧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人参能促进蛋白质、DNA、RNA的生物合成,增加白蛋白及r—球蛋白含量。黄芪能增强细胞的生理代谢,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人参、黄芪均有强心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和降压。高思维能力。胶有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药有调整肠管紧张度,有利于乳糜的吸收,并可调节植物神经,从而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茶饮保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茶饮保健》书籍目录
  1. 药茶的保健功能《茶饮保健》
  2. 药不宜入汤酒者《本草经集注》
  3. 药丞《中医词典》
  4. 药补《中医词典》
  5. 药出州土《千金翼方》
  6. 药病总说《解围元薮》
  7. 药代动力学基础及有关参数的应用《临床生物化学》
  8. 药病须要适当《推求师意》
  9. 药第二义《轩岐救正论》
  10. 药饼灸《中医词典》
  11. 药钉《中医词典》
  12. 药本五味一首《医经国小》
  13. 药锭灸《中医词典》
  14. 药本五味歌《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15. 药动学模型《临床生物化学》
  16. 药艾条《中医词典》
  17. 药动学原因《临床生物化学》
  18. 《外科传薪集》
  19. 药兜肚方《外科传薪集》
  20. 《证类本草》
  21. 药毒《千金翼方》
  22. 《中医词典》
  23. 药毒《中医词典》
  24. 窈(yǎo,音咬)漏《中医词典》
  25. 药毒《中医外科学》
  26. 窅(yǎo,音咬)《中医词典》
  27. 药毒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8. 咬牙风《中医词典》
  29. 药对解法《张氏医通》
  30. 咬牙《保婴撮要》
  31. 药对岁物药品《新修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