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五气十

《素问悬解》书籍目录

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是谓五入。

五味各有所入之脏。

五味所禁,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脏各有所禁之味。

五脏所主,肝主筋,心主脉,脾主肉,肺主皮,肾主骨,是谓五主。

五脏各有所主之形。

五脏所藏,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精,是谓五脏所藏。

五脏各有所藏之神。

五脏化液,肝为泪,心为汗,脾为涎,肺为涕,肾为唾,是谓五液。

五脏各有所化之液。

五脏所恶,肝恶风,心恶热,脾恶湿,肺恶燥,肾恶寒,是谓五恶。

五脏各有所恶之气。本气无制,则反自伤,是以恶之。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

五脉各有所应之象。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是谓五邪。

五脉各有所见之邪。贼邪刑克。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抟阳则为巅疾,抟阴则为喑,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五邪各有所乱之部,邪入于阳分则狂,扰其神也。邪入于阴分则痹,阻其血也。邪抟阳经则为巅疾,手足六阳皆会于头也。邪抟阴经则为喑哑,手足六阴皆连于舌也。阳邪入之阴经则静,脏气得政也。阴邪出之阳经则怒,长气不遂也。是谓五邪所乱。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肝则怒,并于心则喜,并于脾则忧,并于肺则悲,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五精各有所并之脏,乘其虚而相并者也。

五气所病,肝为语,心为噫,脾为吞,肺为咳为嚏,肾为欠为恐,胆为怒,胃为气逆为哕,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是谓五病。

五气各有所见之病。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病各有所发之处,所发之时。

五劳所伤,久行伤筋,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立伤骨,是谓五劳所伤。

五劳各有所伤之体。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素问悬解》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素问悬解》书籍目录
  1. 宣明五气《素问悬解》
  2. 宣明五气《素问悬解》
  3. 宣明五气《类经》
  4. 宣明三棱汤《仁术便览》
  5. 宣明五气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6. 宣明人参白术散方论《医学读书记》
  7. 宣明五气论篇《疡医大全》
  8. 宣明防风散《冯氏锦囊秘录》
  9. 宣明五气篇《黄帝内经·素问》
  10. 宣露《中医词典》
  11. 宣气散《仁术便览》
  12. 宣可去壅《中医词典》
  13. 宣窍《中医词典》
  14. 宣解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15. 宣窍导痰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16. 宣剂《中医词典》
  17. 宣疏表湿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18. 宣剂《中医名词词典》
  19. 宣通类《医学摘粹》
  20. 宣化廓《中医词典》
  21. 宣通水道《中医词典》
  22. 宣和赐耆丝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3. 宣透膜原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24. 宣风丸《扁鹊心书》
  25. 宣阳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26. 宣风散《小儿药证直诀》
  27. 宣阳透伏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28. 宣风散《仁术便览》
  29. 宣州木瓜《医方考》
  30. 宣肺散《是斋百一选方》
  31. 宣州木瓜《药性切用》

《素问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