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汤液醪醴论四十八

《素问悬解》书籍目录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以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稻米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气味完足。稻薪至草木苍干之候,伐取得时,故茎叶坚实。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汤液醪醴,行经发表之物,上古之人,道德纯备,邪气不伤,故为而弗服。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有时而至,故服之万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鑱石针艾治其外也。

服汤液醪醴而病不必已者,以风气不古,道德全衰,里邪伤其脏腑,必齐齐与剂同。毒药攻其中,表邪伤其经络,必用鑱石针艾治其外也。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也?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营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形弊者,毒药所伤,血尽者,针石所泻也。神不使者,神不为之用也。盖营卫气血之行,神使之也,针石之道,疏通营卫,而气血之行,全凭神运,若精神不进,志意不治,虽用针石,而病不可愈。今其精坏神去,营卫不可复收,是何故也?以其嗜欲无穷,忧患不止,经络脏腑,损伤亏败,以致精气弛坏,营泣泣与涩同。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谓不早乎?

神不使者,病久邪深,而正气已败也。若夫病之始生,极微极精,精微,言其小也。必先入结于皮肤,未及经络脏腑也。今使良工见此新病,皆称之曰病成,名之曰证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病之不愈,无足为怪,以其为病久而治晚也,如此则其法数皆误矣。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而且亲戚兄弟之属,地亲而情切,论其处所远近,则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是其证之新久逆顺知之甚悉,而病不愈者,亦何得谓病期久远,治之不早乎?此又何说也?

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此非关病久而治晚也,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正此谓也。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中古治病,未能先事预防,病至而后治之,用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八风,义见《灵枢·九宫八风》。五痹,义见痹论。服之可以万全矣。若十日不愈,是病深也,乃治以草苏草荄之剂,苏,叶也。荄,根也。本标彼此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也。本末即本标。标本已得,医病相投也。

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逆从倒行,标本不得,邪气淫泆,亡神失国。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去故就新,乃得真人。帝曰:善。二段旧误在移精变气论。

色以应日,脉以应月,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玉版论要语。不知色脉,是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也。容色见上下左右,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玉版论要语。不知容色,是不审逆从也。病形已成,是当针石治其外,毒药治其内,乃欲以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逆从倒行,则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淫泆而害正气,以至亡神而失国。《吕氏春秋》以气为民,以身为国。粗工凶凶,见微针汤液不能胜任,以为邪旺可攻,正气愈败,于是故病未已,新病复起,则事愈坏矣。是必去其故而复其新,乃得成其为真人,不然则竟登鬼箓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素问悬解》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素问悬解》书籍目录
  1. 汤液醪醴论《素问悬解》
  2. 汤液醪醴病为本工为标《类经》
  3. 汤液醪醴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4. 汤液煎造《汤液本草》
  5. 汤液醪醴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6. 汤液的创制及意义《中国医学通史》
  7. 汤液醪醴论篇《疡医大全》
  8. 汤液《中医词典》
  9. 汤液论《研经言》
  10. 汤液《中医名词词典》
  11. 汤尹才《中医词典》
  12. 汤药不足尽病论《医学源流论》
  13. 汤熨《中医词典》
  14. 汤望久《中医词典》
  15. 汤粥《饮膳正要》
  16. 汤丸备要《银海指南》
  17. 《饮膳正要》
  18. 汤头《中医词典》
  19. 《冷庐医话》
  20. 汤烫火烧《幼幼新书》
  21. 饧煎《备急千金要方》
  22. 汤烫疮《外科启玄》
  23. 饧糖《顾松园医镜》
  24. 汤睃《中医词典》
  25. 《古今医统大全》
  26. 汤氏歌《针灸大成》
  27. 唐安《中医词典》
  28. 汤森亭先生肩背臂膊诸痛论《疡科心得集》
  29. 唐跋《温热经纬》
  30. 汤散《圣济总录》
  31. 唐本退《千金翼方》

《素问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