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刺逆从论五十五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热痹,滑则病狐风疝,涩则病少腹积气。
厥阴,心主,有余病阴痹,阴盛而火衰也。不足病热痹,阴衰而火盛也。滑则病狐风疝,手足厥阴同经,风木郁遏而冲突也。狐风疝,如狐之出没无常。涩则病少腹积气,肝气盘结而不舒也。
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
肝主筋,脉行胁肋,与少阳胆为表里,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经络瘀遏而不行也。不足病肝痹,脏气阻滞而不达也。滑则病肝风疝,风木之郁动也。涩则病积,肝气之痞塞也。时筋急目痛者,乙木下陷则筋急,甲木上逆则目痛。肝窍于目,而目痛之原,则由于胆,相火上炎,是以热作也,甲木郁冲,是以痛生也。
少阴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风疝,涩则病积,时善惊。
心属火,其主脉,少阴有余病脉痹身时热,脉阻而火旺也。不足病心痹,火衰而气痞也。滑则病心风疝,心气郁塞而振动也。涩则病积,心气闭结而不通也。时善惊者,神不根精也。
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涩则病积,心腹时满。
脾主肉,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寒水上泛而侮土也。不足病脾痹,湿土中郁而不运也。滑则病脾风疝,脾气郁遏而鼓动也。涩则病积,脾气堙塞而不行也。心腹时满,湿旺胃逆,浊气不降也。
阳明有余病皮痹隐疹,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时溲血。
肺主皮,与阳明大肠为表里,阳明有余病皮痹隐疹,表闭而邪郁也。疹见皮里,不能透发,谓之隐疹。不足病肺痹,气梗而不降也。滑则病肺风疝,肺气壅阻而激宕也。涩则病积,肺气凝滞而不通也。时溲血者,肺失收敛之政也。
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涩则病积,时善巅疾。
肾主骨,与太阳膀胱为表里,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水冷髓寒而土湿也。不足病肾痹,肾气寒冱而凝瘀也。滑则病肾风疝,肾气结滞而郁冲也。涩则病积,肾气坚凝而不散也。时善巅疾者,太阳之脉,上额交巅而后行也。
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帝曰:佘愿闻其故。岐伯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经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故人气在孙络。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故人气在肌肉。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故人气在皮肤。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故人气在骨髓,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皮肤引急,收敛而不发也。
帝曰: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岐伯曰: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刺筋骨,血气内着,令人腹胀。
春刺络脉,则泻心气,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则泻脾气,血气环逆,环逆,四维俱逆。土居五行之中,土病则四旁俱逆也。令人上气,胃逆而肺阻也。春刺筋骨,则泻肾气,血气内着,令人腹胀,水寒而土湿也。
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亻亦)。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
夏刺经脉,则泻肝气,血气衰竭,令人解(亻亦)。(亻亦)与迹同,形迹懈怠也。夏刺肌肉,则泻脾气,血气内却,令人善恐,土陷而水侮也。肾主恐故。夏刺筋骨,则泻肾气,血气上逆,令人善怒,水不能生木,甲木逆而乙木陷,肝陷则怒生,升气不遂也。
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外行,令人卧不欲动。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
秋刺经脉,则泻肝气,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甲木逆而乙木陷,木郁风生,疏泄太过,不能藏往也。秋刺络脉,则泻心气,气不外行,令人卧不欲动,火败而阳虚也。秋刺筋骨,则泻肾气,血气内散,令人寒栗,阳根失藏而寒水下动也。
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
冬刺经脉,则泻肝气,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魂伤而神败,不能外光也。冬刺络脉,则泻心气,内气外泻,留为大痹,火泻而阴凝也。冬刺肌肉,则泻脾气,阳气竭绝,令人善忘,脾陷胃逆,戊土不能降蛰,阳气升泄而失藏也。四段与刺法论略同。
凡此四时刺者,六经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故刺不知四时之经,病之所生,以从为逆,正气内乱,与精相薄。必审九候,正气不乱,精气不转。
相淫病者,乱气相淫而生病也。正气内乱,与精相薄,正气乱常,与未乱之精气彼此薄迫也。正气不乱,精气不转,正气不至内乱,则精气自不回转而为邪淫也。正气,经气也。精气,脏气也。
刺五脏,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伤人五脏必死,其动则依其脏之所变候知其死也。
刺五脏中心至其动为吞一段,与刺禁论同。动即变也,五脏之变动有近远,依其脏之所变而候其动,则知其死期矣。

- 四时刺逆从论《素问悬解》
- 四时不正之气《中医名词词典》
- 四时刺逆从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四时病死期《类经》
- 四时感冒《寿世保元》
- 四时变动《洗冤集录》
- 四时感冒(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 四时《中医名词词典》
- 四时感冒症治《幼科释谜》
- 四石汤《备急千金要方》
- 四时皆有伤寒说《吴医汇讲》
- 四十一难《难经悬解》
- 四时井荥俞经合刺《针灸素难要旨》
- 四十一难《难经》
- 四时六气异同篇《外经微言》
- 四十五难《难经悬解》
- 四时脉《古今名医汇粹》
- 四十五难《难经》
- 四时脉候《古今医统大全》
- 四十四五经证《竹林女科证治》
- 四时脉论《思考中医》
- 四十四难《难经悬解》
- 四时脉说《医旨绪余》
- 四十四难《难经》
- 四时脉体《四圣心源》
- 四十三难《难经悬解》
- 四时脉形《黄帝内经太素》
- 四十三难《难经》
- 四时脉诊《黄帝内经太素》
- 四十七难《难经悬解》
- 四时疟《灵素节注类编》
《素问悬解》
- 黄帝内经素问序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 自序
- 新刻叙
- 卷一 养生
- 卷二 脏象
- 卷二 脉法
- 卷三 脉法
- 卷四 经络
- 卷四 孔穴
- 卷五 病论
- 卷六 病论
- 卷六 治论
- 卷七 刺法
- 卷八 刺法
- 卷九 雷公问
- 卷十 运气
- 卷十一 运气
- 卷十二 运气
- 卷十三 运气
- 校余偶识 清·冯承熙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