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厥论
寒则腠理闭,气不行。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气不行作营卫不行。
惊则心无所依。
依,宋本及他本皆作倚。
肾移寒于脾,痈肿少气。
脾,旧本作肝。王冰注云:肝藏血,然寒入则阳气不散,阳气不散则血聚气涩,故为痈肿,又为少气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云:肾移寒于脾。元起注云:肾伤于寒而传于脾,脾主肉,寒生于肉则结为坚,坚化为脓,故为痈也。血伤气少,故曰少气。《甲乙经》亦作移寒于脾。王因误本,遂解为肝,亦智者之一失也。
水之状也。
宋本状作病。新校正云:按《甲乙经》水之病也作治主肺者。
脾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宋本作胞移热于膀胱。王注云:膀胱为津液之府,胞为受纳之司,故热入膀胱,胞中外热,阴络内溢,故不得小便而溺血也。《正理论》曰:热在下焦则溺血,此之谓也。

- 气厥论《素问悬解》
- 气厥《中医词典》
- 气厥论《素问悬解》
- 气厥《中医名词词典》
- 气厥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气绝《中医词典》
- 气厥头痛《中医词典》
- 气颈门主论《疡医大全》
- 气口《经络全书》
- 气颈门主方《疡医大全》
- 气口《中医词典》
- 气紧三十一法《针灸神书》
- 气口《诸病主病诗》
- 气结难产《中医词典》
- 气口寸口《医述》
- 气结聚心下不散《奇效简便良方》
- 气口独为五脏主《类经》
- 气结腹胀《症因脉治》
- 气口独以为五脏主《诊家正眼》
- 气结腹胀《中医词典》
- 气口九道脉《奇经八脉考》
- 气结腹痛《症因脉治》
- 气口人迎脉诀《医学入门》
- 气结腹痛《中医词典》
- 气劳《圣济总录》
- 气结《中医词典》
- 气劳《中医词典》
- 气街《中医词典》
- 气类《医学入门》
- 气街《中医名词词典》
- 气疬《中医词典》
《素问悬解》
- 黄帝内经素问序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 自序
- 新刻叙
- 卷一 养生
- 卷二 脏象
- 卷二 脉法
- 卷三 脉法
- 卷四 经络
- 卷四 孔穴
- 卷五 病论
- 卷六 病论
- 卷六 治论
- 卷七 刺法
- 卷八 刺法
- 卷九 雷公问
- 卷十 运气
- 卷十一 运气
- 卷十二 运气
- 卷十三 运气
- 校余偶识 清·冯承熙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