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气口〕

《经络全书》书籍目录

(在鱼际后,当掌后上廉高骨,经渠、太渊穴之分也。一曰脉口,亦曰寸口)属手太阴肺经(《灵枢》曰∶手太阴之脉,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又曰∶手太阳之筋,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也,侧。又曰∶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又曰∶经脉常不可见。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上工知相五色于目,有知调尺寸小大、缓急滑涩,以言所病也。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急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素问》曰∶中部天,手太阴也,以候脉。注∶肺脉,在掌后寸口中,是谓经渠,动应于手。又曰∶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吴草庐曰∶两手寸、关、尺者,手太阴肺经之一脉也。脉行始于肺,终于肝,而复会于肺。肺为气出入之门户,故曰气口,而为脉之大会,以占一身焉)。

又总属手足六阴经(《灵枢》曰∶脉口一盛,痛在足厥阴,一盛而躁,病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病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病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名曰阴溢。

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又曰∶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又曰∶平人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又曰∶持气口、人迎以视其脉,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

诸经实者,病三日已。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经络全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经络全书》书籍目录
  1. 气口《经络全书》
  2. 气厥头痛《中医词典》
  3. 气口《中医词典》
  4. 气厥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5. 气口《诸病主病诗》
  6. 气厥论《素问悬解》
  7. 气口寸口《医述》
  8. 气厥论《素问悬解》
  9. 气口独为五脏主《类经》
  10. 气厥《中医词典》
  11. 气口独以为五脏主《诊家正眼》
  12. 气厥《中医名词词典》
  13. 气口九道脉《奇经八脉考》
  14. 气绝《中医词典》
  15. 气口人迎脉诀《医学入门》
  16. 气颈门主论《疡医大全》
  17. 气劳《圣济总录》
  18. 气颈门主方《疡医大全》
  19. 气劳《中医词典》
  20. 气紧三十一法《针灸神书》
  21. 气类《医学入门》
  22. 气结难产《中医词典》
  23. 气疬《中医词典》
  24. 气结聚心下不散《奇效简便良方》
  25. 气痢《中医名词词典》
  26. 气结腹胀《症因脉治》
  27. 气痢《圣济总录》
  28. 气结腹胀《中医词典》
  29. 气痢《中医词典》
  30. 气结腹痛《症因脉治》
  31. 气淋《中医名词词典》

《经络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