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五气者,五脏之使也,五时之副也。愿闻其五使当安出?岐伯曰:五官者,五脏之阅也。黄帝曰:愿闻其所出,令可为常。岐伯曰: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经气入脏,必当治理。
帝曰:善。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岐伯曰:五官已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搏广大,寿中百岁,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
黄帝曰:愿闻五官。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黄帝曰:以官何候?岐伯曰:以候五脏。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
黄帝曰:五脉安出,五色安见,其常色殆者如何?岐伯曰:五官不辨,阙庭不张,小其明堂,蕃蔽不见,又埤其墙,墙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况加疾哉。
黄帝曰: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脏之气,左右高下,各有形乎?岐伯曰:脏腑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 五阅五使《黄帝内经·灵枢》
- 五阅《中医词典》
- 五阅五使《灵枢悬解》
- 五月养胎《竹林女科证治》
- 五阅五使《内经评文》
- 五月胎证《竹林女科证治》
- 五运《中医词典》
- 五月胎形《竹林女科证治》
- 五运《疫疹一得》
- 五月胎形《女科旨要》
- 五运《中医基础理论》
- 五月《急救广生集》
- 五运病解《医学启源》
- 五圆全鸡《保健药膳》
- 五运不及己所合司天助运歌《古今医统大全》
- 五郁主病《药鉴》
- 五运不及灾宫(一首)《医经国小》
- 五郁之发之治《类经》
- 五运不及之占《医学纲目》
- 五郁之病《医学启源》
- 五运行大论《素问悬解》
- 五郁一首(集见内经至元正纪大论)《医经国小》
- 五运行大论《素问悬解》
- 五郁门(六则)《辨证录》
- 五运行大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五郁论《医经溯洄集》
- 五运兼化歌《古今医统大全》
- 五郁六郁解《叶选医衡》
- 五运客运太过为病歌《医宗金鉴》
- 五郁发期(一首)《医经国小》
- 五运客运太过为病歌《运气要诀》
《黄帝内经·灵枢》
- 《黄帝内经》简介
- 序
- 《黄帝内经·灵枢》
- 九针十二原第一
- 本输第二
- 小针解第三
-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 根结第五
- 寿夭刚柔第六
- 官针第七
- 本神第八
- 终始第九
- 经脉第十
- 经别第十一
- 经水第十二
- 经筋第十三
- 骨度第十四
- 五十营第十五
- 营气第十六
- 脉度第十七
- 营卫生会第十八
- 四时气第十九
- 五邪第二十
- 寒热病第二十一
- 癫狂病第二十二
- 热病第二十三
- 厥病第二十四
- 病本第二十五
- 杂病第二十六
- 周痹第二十七
- 口问第二十八
- 师传第二十九
- 决气第三十
- 肠胃第三十一
-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 海论第三十三
- 五乱第三十四
- 胀论第三十五
-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 血络论第三十九
- 阴阳清浊第四十
-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 病传第四十二
-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 外揣第四十五
- 五变第四十六
- 本藏第四十七
- 禁服第四十八
- 五色第四十九
- 论勇第五十
- 背腧第五十一
- 卫气第五十二
- 论痛第五十三
- 天年第五十四
- 逆顺第五十五
- 五味第五十六
- 水胀第五十七
- 贼风第五十八
-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 玉版第六十
- 五禁第六十一
- 动输第六十二
- 五味论第六十三
-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 行针第六十七
- 上膈第六十八
-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 寒热第七十
- 邪客第七十一
- 通天第七十二
- 官能第七十三
-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 卫气行第七十六
-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 九针论第七十八
- 岁露论第七十九
- 大惑论第八十
- 痈疽第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