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
(即胃脘痛。)
心痛,虽日数多,不吃饮食,不死。若痛方止便吃还痛,必须三五服药后,方可吃物。
大凡心膈之痛,须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食寒物而病,于初得之时,当以温散或温利之药。若曰病得之稍久,则成郁矣。郁则蒸热,热则久必生火,原病式中备言之矣。若欲行温散,宁无助火添病耶。由是古方中多以山栀为热药之向导,则邪伏而病易退,正易复而病易安。虽然,病安之后,若纵恣口味,不改前非,病复作时,必难治之也。
山栀炒,去皮,每十五个浓煎汤一呷,入生姜汁令辣,再煎小沸服。或入芎一钱尤妙。山栀大者用七个或九个。大概胃口有热而作痛,非山栀子不可。佐以姜汁,或半夏、橘红各五,黄芩三,甘草一。用二陈汤加苍、芎,倍加炒栀。痛甚者,加炒干姜从之反治之法。心痛轻者,散之。麻黄、桂枝。重者,加石碱、川芎、苍术、栀子必炒去皮用,作丸服之。
凡治病必须先问平日起居如何。假如心痛有因平日喜食热物,以致血流于胃口作痛,用桃仁承气汤下之,切记!轻者用韭汁、桔梗,能开提气,血药中兼用之。
有虫痛者,面上白斑、唇红、能食,属虫。治苦楝根、锡灰之类。脉坚实不大便者,下之。
痛甚者,脉必伏。多用温药,不用参术,可用附子。
诸痛不可用补气药。
客寒犯胃,草豆蔻丸用之。热亦可用,止用一二服。
草豆蔻(一钱四分,裹烧热去皮) 吴茱萸(汤泡,洗去梗焙干) 益智仁 白僵蚕 橘皮 人参 黄(以上各八分) 生甘草 归身 炙甘草 桂皮(各六分) 曲末 姜黄(各四分) 桃仁(七个,去皮) 半夏(一钱,洗) 麦 (一钱半,炒黄) 泽泻(一钱,小便多减半用之) 柴胡(四分) 详膈下痛多为用之。
上一十八味,除桃仁另研如泥外,余极细末,同桃仁研匀,用汤泡,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远,用热白汤送下。旋斟酌多少用之。
又方∶脾痛用海蛤粉,佐以香附末。用川芎、山栀、生姜煎辣汤,调服为佳。
又方∶单用牡粉,酒调下一二钱。气实不可用。

- 心痛《金匮钩玄》
- 心痛《女科折衷纂要》
- 心痛《盘珠集胎产症治》
- 心痛《也是山人医案》
- 心痛《评注产科心法》
- 心痛《女科指掌》
- 心痛《女科证治准绳》
- 心痛《针灸素难要旨》
- 心痛《女科证治准绳》
- 心痛《扁鹊心书》
- 心痛《女科证治准绳》
- 心痛《医学从众录》
- 心痛《陈氏幼科秘诀》
- 心痛《奇效简便良方》
- 心痛(即胃脘痛)《万病回春》
- 心痛《丹溪治法心要》
- 心痛懊《圣济总录》
- 心痛《周慎斋遗书》
- 心痛辨《傅青主男科》
- 心痛《竹林女科证治》
- 心痛不能饮食《圣济总录》
- 心痛《针灸资生经》
- 心痛不能饮食方二首《外台秘要》
- 心痛《医学心悟》
- 心痛不能饮食候《诸病源候论》
- 心痛《卫生易简方》
- 心痛部《本草易读》
- 心痛《明医指掌》
- 心痛彻背《中医词典》
- 心痛《儒门事亲》
- 心痛唇红虫痛症《孙文垣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