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金匮钩玄》书籍目录

风寒、火(主降火)、劳、肺胀、火郁、痰(主降痰)。

戴云∶风寒者,鼻塞、声重、恶寒者是也;火者,有声、痰少、面赤者是也;劳者,盗汗出,兼痰者,多作寒热;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息重;痰者,嗽动便有痰声,痰出嗽止。五者大概耳,亦当明其是否也。

风寒,行痰开腠理。二陈汤麻黄杏仁桔梗

火,降火、清金、化痰。

劳,四物汤中加竹沥姜汁。必以补阴为主。

肺胀而嗽者,用诃子青黛杏仁诃子能治肺气,因火伤极,遂成郁遏胀满,取其味酸苦,有收敛降火之功。佐以海蛤粉香附栝蒌青黛半夏曲

食积痰作嗽发热者,半夏南星为君,栝蒌、萝卜子为臣,青黛、石碱为使。

火郁嗽者,诃子、海石、栝蒌、青黛、半夏香附

咳嗽声嘶者,此血虚受热也。用青黛、蛤粉,蜜调服。

久嗽风入肺,用鹅管石雄黄郁金款冬花碾末和艾中,以生姜一片留舌上灸之,以烟入喉中为度。

干咳嗽者,难治。此系火郁之证,乃痰郁火邪在中。用苦梗以开之,下用补阴降火。不已,则成劳,倒仓好。此证不得志者有之。

嗽而胁痛,宜疏肝气,用青皮等方。在后,二陈汤内加南星、香附、青黛、姜汁。

治嗽药,大概多用生姜者,以其辛散也。

上半日嗽多者,属胃中有火。贝母石膏能降胃火

午后嗽多者,此属阴虚。必用四物汤知母黄柏,先降其火。

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积,至此时候,流入肺金。知母地骨皮肺火

火气浮于肺者,不宜用凉药,用五味、五倍敛而降之。有痰因火逆上者,先治火,后治其痰也。

肺虚甚者用参膏,此好色肾虚有之。以生姜、陈皮佐之。大概有痰者,可加痰药治之。

治嗽多用粟壳,不必疑,但要先云病根,此乃收后之药也。师云∶阴分嗽者,多属阴虚治之也。

有嗽而肺胀壅遏不得眠者,难治。

嗽烟筒

佛耳草 款冬鹅管石

上为末,用纸卷烧其烟熏之;或白汤调亦得。

治嗽有痰,天突、肺 二穴灸。治嗽泄火热,大泻肺气,三椎骨下横过各一寸半是穴。

嗽∶春是春升之气,用清药,二陈加薄、荆之类;夏是火炎上,最重芩、连;秋是湿热伤肺;冬是风寒外来,用药发散之后,以半夏必逐去痰,庶不再来。

又方∶治嗽劫药。

五味子(半两) 五倍子(一钱) 甘草(二钱半) 风化硝(一钱) 为末以蜜为丸,噙化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金匮钩玄》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金匮钩玄》书籍目录
  1. 咳嗽《金匮钩玄》
  2. 咳嗽《小儿药证直诀》
  3. 咳嗽《盘珠集胎产症治》
  4. 咳嗽《女科折衷纂要》
  5. 咳嗽《药症忌宜》
  6. 咳嗽《也是山人医案》
  7. 咳嗽《何澹安医案》
  8. 咳嗽《医学真传》
  9. 咳嗽《女科证治准绳》
  10. 咳嗽《慈幼便览》
  11. 咳嗽《女科证治准绳》
  12. 咳嗽《笔花医镜》
  13. 咳嗽《女科证治准绳》
  14. 咳嗽《沈氏女科辑要》
  15. 咳嗽《陈氏幼科秘诀》
  16. 咳嗽《医学见能》
  17. 咳嗽《针灸聚英》
  18. 咳嗽《痘疹心法要诀》
  19. 咳嗽《灸法秘传》
  20. 咳嗽《痘疹心法要诀》
  21. 咳嗽《伤寒括要》
  22. 咳嗽《医效秘传》
  23. 咳嗽 一族姐年六十咳嗽口渴常吐蛔虫《孙文垣医案》
  24. 咳嗽《叶天士医案精华》
  25. 咳嗽(肺火清则咳止矣)《经验麻科》
  26. 咳嗽《医学三字经》
  27. 咳嗽(哮喘痰症)《文堂集验方》
  28. 咳嗽《时方妙用》
  29. 咳嗽(余见咳逆)《针灸资生经》
  30. 咳嗽《胎产指南》
  31. 咳嗽、咳痰《百病自测》

《金匮钩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