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我若有疾,望医之救我者何如?我之父母妻子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易地以观,则利心自澹矣!利心澹则良心现,良心现斯畏心生。平时读书必且研以小心也,临症施治不敢掉以轻心也。夫而后以局外之身引而进之局内,而痛痒相关矣!故医虽小道而所系甚重,略一举手人之生死因之,可不儆惧乎哉!
近年以来,叠遭兵火,老成多半凋残,学医者纷纷日起,吾恐其无有师承而果于自用也。故于拙刻《医醇剩义》中先标一“醇”字,此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谓。若仅如是,浅陋而已矣,庸劣而已矣,何足以言“醇”乎!吾之所谓"醇"者,在义理之的当,而不在药味之新奇。如仲景三承气汤颇为峻猛,而能救人于存亡危急之时,其峻也正其醇也,此吾之所谓“醇”也。夫学难躐等而法有正宗,初学人此法,成就者亦此法,先后共此一途。行远自迩,不惑于他歧,如是而已矣。第书籍散失,学人难于博观而约取之。乡曲之士,每以《医方集解》一书奉为枕秘,甫经临症辄检用之。殊不知,集中可用之方固多,而不可用者亦不少,漫无别择,草菅人命矣!兹于所集各方之后,逐加评论,盖欲为初学定范围,非敢为高明下针砭也,且欲学人澹其谋利之欲,发其救人之心,犹前志云。
同治四年十月武进费伯雄晋卿甫题于古延陵之寓斋

- 序《医方论》
- 序《婴儿论》
- 序《药鉴》
- 序《外科集验方》
- 序《医学见能》
- 序《脾胃论》
- 序《伤寒明理论》
- 序《跌打损伤回生集》
- 序《重楼玉钥续编》
- 序《针灸问对》
- 序《小儿推拿广意》
- 序《侣山堂类辩》
- 序《伤寒法祖》
- 序《时方妙用》
- 序《诊宗三昧》
- 序《银海精微》
- 序《伤寒直格》
- 序《针灸素难要旨》
- 序《眼科阐微》
- 序《归砚录》
- 序《原机启微》
- 序《扁鹊心书》
- 序《外科方外奇方》
- 序《外科枢要》
- 序《此事难知》
- 序《本草分经》
- 序《急救良方》
- 序《退思集类方歌注》
- 序《阴证略例》
- 序《小品方》
- 序《女科折衷纂要》
《医方论》
- 作者:费伯雄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65年
- 序
- 发凡
- 卷一
- 补养之剂
- 六味地黄丸
- 附桂八味丸
- 知柏八味丸
- 七宝美髯丹
- 还少丹
- 黑地黄丸
- 虎潜丸
- 天真丸
- 三才封髓丹
- 大造丸
- 补天丸
- 人参固本丸
- 参乳丸
- 天王补心丹
- 孔圣枕中丹
- 大补阴丸
- 滋肾丸(又名通关丸)
- 斑龙丸
- 龟鹿二仙膏
- 补火丸
- 唐郑相国方
- 二至丸
- 扶桑丸
- 参苓白术散
- 妙香散
- 玉屏风散
- 四君子汤
- 升阳益胃汤
-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 补肺汤
- 百合固金汤
- 紫菀汤
- 秦艽扶羸汤
- 黄鳖甲散
- 秦艽鳖甲散
- 益气聪明汤
- 羊肉汤
- 发表之剂
- 涌吐之剂
- 攻里之剂
- 表里之剂
- 卷二
- 和解之剂
- 理气之剂
- 理血之剂
- 祛风之剂
- 卷三
- 祛寒之剂
- 清暑之剂
- 利湿之剂
- 润燥之剂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