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侧身图说
1.独手擎天势。此势就前势,将两脚相根据,站如丁字,左手叉腰下股上大骨间,右手从右股间,伸膀直肱逆撑而上,至头顶面,即随右手朝天,仰观掌背,使上右掌背对右脚背,目注神凝,呼吸三口,导气逆行,而脚跟两膝及左肱左膀亦须正直,不可放松,呼吸毕顺作下势。
独手擎天势图(图)
2.翻手拔刀势。此势就前势将右手着力绕头一转,由前转后,由后顺前至右肩窝处,即将右手握拳,一呼一吸,使气一提一平,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翻手拔刀势图(图)
3.开弓打弹势。此势就前势将左手放开,平掌顺势伸膀直肱,向左逆撑高与肩平,又随势收回,两脚换丁字向左,然后立定脚跟,竖起滕腰脊,将左曲腕与右平掌向两边一撑,如开弓状,头向左旋,目注左掌,右曲腕与左掌相对,壹志凝神,呼吸三口导气顺行毕,将右拳打出,顺作下势。
开弓打弹势图(图)
右三势毕,又由左独手擎天,右翻手拔刀,开弓打弹,然后功全,其诸法皆同。唯手脚掌拳头眼与气前向右者换左,前向左者换右耳,至于上身皆宜正直,左右不可偏废,六势毕顺作下势。
4.一字平肩势。此势就前势将拳打开,将掌放平,脚跟立地,掌心向下,掌背朝上,尽力向左右一撑,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一字平肩势图(图)
5.白鹤闪翅势。此势就前势脚跟离地,伸膀直肱,将两阴掌平肩按下,上身随之隔地尺余,呼气一口,随即伸膀直肱,翻阳掌提上平肩,直撑如前,吸气一口,复按复起,连根据三次。
余皆同前。
白鹤闪翅势图(图)
6.献杵团结势。此势俟闪翅起立直撑后,将两掌向前回抱,呼吸一口,使气团结如献杵起立之状,再作下势。余法同前。
献杵团结势图(图)
7.仰面朝天势。此势与正身图中仰面朝天法同。
仰面朝天势图(图)
8.拱立归位势。此势与正身图中拱立归位法同。
拱立归位势图(图)

- 侧身图说《达摩洗髓易筋经》
- 侧人形第一《黄帝明堂灸经》
- 侧水《中医词典》
- 侧人形第五《黄帝明堂灸经》
- 侧头部《医宗金鉴》
- 侧人形第四《黄帝明堂灸经》
- 侧头部《秘传眼科龙木论》
- 侧人形第三《黄帝明堂灸经》
- 侧头部(左右凡二十六穴)《金针秘传》
- 侧人形第七《黄帝明堂灸经》
- 侧头部左右二十六穴《针灸资生经》
- 侧人形第六《黄帝明堂灸经》
- 侧头部左右二十六穴《针灸大全》
- 侧人形第二《黄帝明堂灸经》
- 侧头面颈肩诸穴行列《刺灸心法要诀》
- 侧人明堂图《医学集成》
- 侧图形十二症《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 侧人耳颈二十穴远近法《备急千金要方》
- 侧图形十一症《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 侧面部左右十四穴(更二穴)《针灸资生经》
- 侧推大肠到虎口《幼科推拿秘书》
- 侧面部左右十四穴《针灸大全》
- 侧推大三关《幼科推拿秘书》
- 侧面部(左右凡一十六穴)《金针秘传》
- 侧位《耳鼻咽喉外科学》
- 侧面部《秘传眼科龙木论》
- 侧项部《医宗金鉴》
- 侧面部《医宗金鉴》
- 侧胁部(左右凡一十二穴)《金针秘传》
- 侧棱《中医词典》
- 侧胁部第七(凡二十穴)《经穴汇解》
《达摩洗髓易筋经》
- 作者:项杨惠吴德华张鉴若曹江 朝代:? 年份:?
- 原叙一 张瑶序
- 原叙二 周守儒序
- 原叙三 增演易筋洗髓经合编序
- 原叙四 李卫公序
- 原叙五 牛将军序
- 上编 原理源流篇
- 第一章 原理源流篇
- 第二章 易筋经总论
- 第三章 洗髓经总义
- 第四章 洗髓易筋与各家学说的关系
- 第五章 养身养心论说
- 第六章 练功歌诀
- 第七章 练功注意事项及效验
- 中篇 功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