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者,太阴湿土,乃脾胃之气也。

《医学启源》书籍目录

〔诸痉强直,积饮痞隔中满,霍乱吐下,体重 肿,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属于湿〕。

诸痉强直

注云∶筋劲强直,而不柔〔和〕也,〔土主〕安静故也。阴痉曰柔痉,阳痉曰刚痉,亢则害,承乃制,故湿过极,则反兼风化制之。然,兼化者,虚象也,实非风也,治风则误。

积饮

注云∶留饮积蓄而不散也。〔水〕得燥则消散,湿则不消,以为积饮,土湿主痞故也。

注云∶与否同,不通泰也,谓纹理闭密,而为痞也。

注云∶阻滞也,谓肠胃隔绝,而传化失常也。

中满

注云∶湿为积聚痞隔,而土主形体,位在中央,故中满也。

霍乱吐下

注云∶湿为留饮,为痞隔,而传化失常,故甚则霍乱吐〔泻〕也。大法曰∶若利色青者,肝木之色,由火甚制金,使金不能平木,则肝自甚,故色青也。或言利色青为寒〔者〕,误也。(则)如仲景曰∶少阴病,下利清水,色纯青者,热在里也,大承气汤下之。及小儿热甚急惊,利色多青,为热明矣。利色黄〔者〕,由火甚则水必衰,而脾土自旺,故色黄也。利色红者为热,心火之色也;或赤者,热深也。利色黑而反为热者,由火盛过极,而反兼水化制之,故色黑也。(则)如伤寒阳明热病,则日晡潮热,甚则不识人,循衣摸床,如见鬼状,独语,法当大承〔气〕汤下之。大便不黑者易治,黑则难治也。诸痢同法。然辨痢色以明〔寒〕热者,更当审其〔饮食〕药物之色也。(则)〔如〕小儿病热,吐利霍乱,其乳未及消化,而痢尚白者,不可便言是寒,当以脉证别之。又法曰∶凡泄利,小便清白,不涩为寒,赤涩者为热也。又法曰∶完谷不化,而色不变,吐利腥秽,澄澈清冷,小便不涩,身凉不渴,脉迟细而微者,寒证也。谷虽不化,其色变〔非〕白,烦渴,小便赤黄而或涩者,热证也。凡谷消化者,无问他证,便为热也。

体重

注云∶轻清为天,重浊为地,故土湿为病,则体重痞〔宜〕也。

肿、肉如泥、按之不起

注云∶按之不起,泥之象也,土过湿则为泥。湿为病也,积饮痞隔,中满体重,霍乱吐下,故甚则〔 〕肿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启源》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启源》书籍目录
  1. 湿者,太阴湿土,乃脾胃之气也。《医学启源》
  2. 湿晕《中医词典》
  3. 湿疹《皮肤性病学》
  4. 湿郁热伏《中医词典》
  5. 湿疹《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6. 湿郁热伏《中医名词词典》
  7. 湿疹《百病自测》
  8. 湿郁《中医词典》
  9. 湿疹《自我调养巧治病》
  10. 湿淫《中医词典》
  11. 湿疹样乳癌《临床激光治疗学》
  12. 湿阴疮门主论《疡医大全》
  13. 湿证《景岳全书》
  14. 湿阴疮《中医词典》
  15. 湿证《医学正传》
  16. 湿异同《伤寒法祖》
  17. 湿证《古今名医汇粹》
  18. 湿义解《思考中医》
  19. 湿证《明医指掌》
  20. 湿腰痛《中医词典》
  21. 湿证《医学摘粹》
  22. 湿癣秘方《华佗神方》
  23. 湿证《医学摘粹》
  24. 湿癣候《诸病源候论》
  25. 湿证《伤寒总病论》
  26. 湿癣白秃《奇效简便良方》
  27. 湿证《伤寒总病论》
  28. 湿癣《周慎斋遗书》
  29. 湿证非易治之病《温病正宗》
  30. 湿癣《儒门事亲》
  31. 湿证候(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医学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