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制方法

《医学启源》书籍目录

夫药有寒、热、温、凉之性,有酸、苦、辛、咸、甘、淡之味,各有所能,不可不通〔也〕。夫药之气味不必同,同气之物,〔其〕味皆咸,其气皆寒之类是也。凡同气之物,必有诸味,同味之物,必有诸气,互相气味,各有浓薄,性用不等,制方者,必须明其用矣。经曰∶味为阴,味浓为纯阴,味薄为阴中之阳;气为阳,气浓为纯阳,气薄〔为〕阳中之阴。然,味浓则泄,薄则通;气浓则发热,气薄则发泄。又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凡此之味,各有所能。

然,辛能散结润燥,苦能燥湿坚软,咸能软坚,酸能收缓,甘能缓急,淡能利窍。故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凡此者,是明其〔气〕味之用也。若用其味,必明其味之可否;若用其气,必明其气之所宜。识其病之标本脏腑,寒热虚实,微甚缓急,而用其药之气味,随其证而制其方也,是故方〔有〕君臣佐使,轻重缓急,大小反正逆从之制也。主病者为君,佐君者为臣,应臣者为使,此随病之所宜,而又赞成方而用之。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耦之制也。

去咽喉〔之病〕,近者奇之;〔治肝肾之病〕,远者耦之。汗者不〔可以〕奇,下者不〔可以〕耦。补上治上制以缓,缓则气味薄;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薄〔者〕则少服而频服,浓者〔则〕多服而〔顿〕服。又当明五气之郁,木郁达之,谓吐令调达也;火郁发之,谓汗令其疏散也;土郁夺之,谓下无壅滞也;金郁泄之,谓解表利小便也;水郁折之,谓〔制〕其〔冲〕逆也。凡此五者,乃治病之〔大〕要〔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启源》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启源》书籍目录
  1. 制方法《医学启源》
  2. 制方大法《伤寒法祖》
  3. 制方和剂治疗大法《冯氏锦囊秘录》
  4. 制方大法《医学纲目》
  5. 制方用药必本升降浮沉之理《医学读书记》
  6. 制法备录《古今医统大全》
  7. 制方之法《汤液本草》
  8. 制定康复计划的一些原则《康复医学》
  9. 制风化硝法《古今医统大全》
  10. 制定锻炼计划《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1. 制附子《本草害利》
  12. 制订《制剂规范》《医院药学》
  13. 制附子法《古今医统大全》
  14. 制灯芯法《古今医统大全》
  15. 制附子法《外科正宗》
  16. 制灯草灰法《重订囊秘喉书》
  17. 制附子法《外科选要》
  18. 制炒诸药《外科选要》
  19. 制附子秘法(华佗制附子)《华佗神方》
  20. 制炒诸药《外科正宗》
  21. 制甘草法《外科理例》
  22. 制备胶体金的准备《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3. 制古铜钱法《古今医统大全》
  24.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技术《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5. 制寒食面法《外科正宗》
  26. 制半夏《本草害利》
  27. 制旱莲椹子膏《古今医统大全》
  28. 制半夏《本草害利》
  29. 制黑鱼胆法《重订囊秘喉书》
  30. 制斑龙胶法《冯氏锦囊秘录》
  31. 制红粉法《奇方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