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桔梗

《本草思辨录》书籍目录

桔梗能升能降,能散能泄,四者兼具。故升不逮升柴,降不逮枳朴,散不逮麻杏,泄不逮硝黄。盖其色白,味辛,气微温,纯乎肺药(肺恶寒恶热)。而中心微黄,味又兼苦,则能由肺以达肠胃。辛升而散,苦降而泄,苦先辛后,降而复升,辗转于咽喉胸腹肠胃之间。

本经所桔梗实不入肾,仲圣桔梗汤治少阴病咽痛,是肾家邪热循经而上,肺为热壅,以桔梗开提肺气,佐甘草以缓之,自然热散痛止,并非治肾,邹氏之论极是。气为血帅,气利则血亦利,故桔梗汤并主血痹。推之排脓与治肺,治结胸,仲圣诸方,无不与本经吻合。即肘后方治肠内瘀血,丹溪治痢疾腹痛,亦只如其分以任之耳。

物理至微,古圣何能尽言,得其旨而扩之,方为善读古书。易老舟楫之剂载药不沉之说,大为张隐庵所訾。其实桔梗降而复升,性与肺比,不易下沉,外科于上焦痈疡,所以非此不可,洄溪评外科正宗无异言。且易老以为舟楫之剂者,与甘草同用也。桔梗得甘草,自更羁留于上,名之为舟楫何害。至备要表散寒邪一语,桔梗岂胜发汗之任,骤阅之不无可诧,然古方表剂固多用之。盖其开提气血,通窍宣滞,与羌防橘半等为伍,殊有捷效,鼻塞尤宜。

惟属以偏裨之任则可,若竟恃为表剂,则不能无弊。又徐氏谓咳证用桔梗,是宋以后法,升提究非所宜。不知肺苦气上逆,而气逆之因不一。若肺感风寒,气不得宣而逆而咳,非开肺郁而提出之,曷云能瘳。况桔梗白散治咳而胸满,载在外台。洄溪盖尝讥叶氏未阅外台者,何遂忘之谓是宋后法也。

桔梗与芍药,皆能治痢疾腹痛。惟桔梗是治肺气之郁于大肠,散而上行。芍药是治脾家血中之气结,破而下行。若非滞下之痢,二者皆不相宜。伤寒金匮两书,凡云利者即是泻,非今之所谓痢,痢则必加下重字以别之。故真武汤若下利者去芍药,四逆散治泄利下重不去,通脉四逆汤治下利清谷本无芍药,腹中痛始加之,以其为姜附之佐,于里寒无伤也。咽痛去之者,芍药不能散上结之阳也。桔梗之加,全为咽痛。虽不治利而利时不去,与芍药不去之意正同。利不止,无怪脉之不出,利止而脉不出,则桔梗之散,大有妨于生脉,与芍药之有妨咽痛亦同。故必须去之而加生脉之人参,此仲圣或去或加之所以然也。邹氏不达,而谓芍药止腹痛下利,桔梗亦止腹痛下利,误之至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思辨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思辨录》书籍目录
  1. 桔梗《本草思辨录》
  2. 桔梗《中药学》
  3. 桔梗《本草崇原》
  4. 桔梗《得配本草》
  5. 桔梗《本草便读》
  6. 桔梗《本草从新》
  7. 桔梗《本草经解》
  8. 桔梗《本经逢原》
  9. 桔梗《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10. 桔梗《本草新编》
  11. 桔梗《名医别录》
  12. 桔梗《本草求真》
  13. 桔梗《本草择要纲目》
  14. 桔梗《顾松园医镜》
  15. 桔梗《本草害利》
  16. 桔梗《证类本草》
  17. 桔梗《本草撮要》
  18. 桔梗《医学入门》
  19. 桔梗《外科全生集》
  20. 桔梗《冯氏锦囊秘录》
  21. 桔梗《药性切用》
  22. 桔梗《本草易读》
  23. 桔梗《药鉴》
  24. 桔梗《本草蒙筌》
  25. 桔梗《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26. 桔梗《本草备要》
  27. 桔梗《药征》
  28. 桔梗《汤液本草》
  29. 桔梗《本草乘雅半偈》
  30. 桔梗《本草衍义》
  31. 桔梗《本草图经》

《本草思辨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