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痫杂论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书籍目录

凡小儿急惊.虽搐甚不用忙扰.亦不足畏.慢惊虽微搐切当救.乃危候也.方搐之时.但与扶持.慎勿擒捉.盖风气方盛.恐流入筋脉.致手足曲戾不随.或成拘挛.凡小儿急惊.阎孝忠云.当其搐势减.与镇心治热药一二服.如麝香丸抱龙丸辰砂丸紫雪之类.候惊势已定.用药下其痰热.如麝香丸软金丹桃枝丸之类.如此则心神安宁即愈.凡小儿慢惊.若因吐泻.已成虚损者.阎孝忠云.当与速生胃气.以理中丸.并研金液丹末.煎生姜米粥调灌之.多服乃效.候胃气生.手足渐暖.四肢犹然螈 .即减金液丹一二分.增青州白丸子一二分同研.如上服.渐渐以意减金液丹.加白丸子.兼用异功散羌活膏钩藤饮之类调理.频频与粥.虽至危者.往往死中得生.凡小儿急慢惊.阴阳异证.切宜辨而治之.急惊合用凉药.慢惊合用温药.世人多用一药.不能分别.误小儿多矣.殊不知药性自有温凉.岂可泛用.初虞世谓治阴阳痫.寒温药性.当于方中用时增损.则无失矣.又阎孝忠言.慢惊药中宜去龙脑.纵须合用.必以温药为佐.或少少用之.惟凉故也.凡小儿于天阴雷发声之时.必掩塞其耳.或作杂声以乱之.恐猛闻大声而发搐.凡小儿发搐.时醒而身软者为痫.若发搐不时醒.身硬者为 .(又名曰痉)乃中风之候.(论在中风门)

凡小儿惊痫泄泻等诸病.烦渴者皆津液内耗也.不问阴阳.煎钱氏白术散.使任意取足饮之.弥多弥好.凡小儿惊痫药中.能不用水银轻粉者尤佳.如不得已而用之.仅去其疾即止.盖小儿肠胃易损.亦伤口齿.今所集之方.多不用银、粉.如须用之者.当根据此酌量减损.凡小儿欲生疮疹.有发搐者.当从疮疹为治.余诸病有与惊痫相兼.可以一方为治者.根据法用之.若不可以一方为治者.则各用所主药.相兼治之.凡小儿惊.蜣 为治第一.世医多不学.未见有用者.若用之.须择不伤水者.伤水即不堪用.去其头翅足.炙令焦.乃入药.凡小儿吐泻后.精神困顿.多睡.不吃乳食.四肢逆冷.欲变成痫者.以神曲为末.入脑麝各少许.温水调服.若已成痫.哭如鸦声.面色青黄.手足螈 .咽中不利.更入朱砂同末服之.若变痫滑利者.以曲末.蜜丸如鸡头大.温水化下.又一方.曲末一两.琥珀甘草各二钱.朱砂雄黄各一分.同末.蜜丸如鸡头大.名太乙丹.治小儿百病.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书籍目录
  1. 惊痫杂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 惊痫余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3. 惊痫治验《卫生宝鉴》
  4. 惊痫忤是三候《幼幼新书》
  5. 惊邪《新修本草》
  6. 惊痫死症辨《幼科铁镜》
  7. 惊邪《普济方·针灸》
  8. 惊痫兼别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9. 惊泻《中医词典》
  10. 惊痫活症辨《幼科铁镜》
  11. 惊泻《医宗金鉴》
  12. 惊痫候《诸病源候论》
  13. 惊泻《幼幼新书》
  14. 惊痫发搐《小儿药证直诀》
  15. 惊泻《证治准绳·幼科》
  16. 惊痫癫证治《颅囟经》
  17. 惊泻《保婴撮要》
  18. 惊痫第十九问《婴童百问》
  19. 惊泻《儿科萃精》
  20. 惊痫(小儿惊痫 急惊风 慢惊风)《针灸资生经》
  21. 惊泻《幼科心法要诀》
  22. 惊痫《幼科心法要诀》
  23. 惊泻第六十九问《婴童百问》
  24. 惊痫《儿科萃精》
  25. 惊虚《幼幼新书》
  26. 惊痫《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7. 惊忧发狂《奇效简便良方》
  28. 惊痫《保婴撮要》
  29. 惊郁《中医词典》
  30. 惊痫《普济方·针灸》
  31. 惊跃《读医随笔》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