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脱产门不闭
〔三因〕妇人趣产,劳力努咽太过,致阴下脱,若脱肛状,及阴下挺出,逼迫肿痛,举重房劳,皆能发作,清水续续,小便淋露。
上为末,掺患处。
桃仁膏 治产后阴肿妨闷。
上以下二味为末,研桃仁为膏。拌匀敷之。
硫黄汤 治产劳,玉门开而不闭。
上每服四钱,水一碗,煎数沸,滤渣,洗玉门,日再洗。
单炒蛇床子,乘热布裹熨患处。亦治产后阴痛。
当归散 治阴下脱。
当归 黄芩(各二两) 芍药(一两钱半) 皮(烧存性,半两) 牡蛎(二两半)
为末,每服二钱,温酒米汤任意调下。忌登高举重。
〔丹溪〕一妇人三十余岁,生女二日后,产户一物如手帕,下有帕尖,约重一斤。予思之,此因胎前劳乏,伤气,成肝痿所致,却喜血不甚虚,其时岁暮天寒,恐冷干坏了,急与炙黄 半钱,人参一钱,白术五分,当归一钱半,升麻五分,三帖,连服之即收上,得汗通身乃安。但下裔沾席处干者落一片,约五六两重,盖脂膜也。食进得眠,诊其脉皆涩,左略弦,视其形却实。与白术、芍药各钱半,陈皮一钱,生姜一片,煎二三帖以养之。一妇人产子后,阴户中下一物如合钵状,有二歧。其夫来求治,予思之,此子宫也,必气血弱而下坠。遂用升麻、当归、黄 ,大料二帖与之,半日后,其夫复来曰,服二次后觉响一声,视之已收阴户讫,但因经宿干着席上,破一片如掌心大在席,某妻在家哭泣,恐伤破不可复生。予思之,此非肠胃,乃胎膏也。肌肉破,尚可复完,若气血充盛,必可生满。遂用四物汤加人参,与一百帖,三年后复有子。治子宫下,用黄一钱半,人参一钱,当归七分,升麻三分,甘草二分,作一帖,水一盅,煎至五分,去渣食前服。却用五倍子末泡汤洗。又用未敷之,如此数次,宜多服药,永不下。
〔薛〕玉门不闭,气血虚弱也,用十全大补汤。肿胀 痛,肝经虚热也,加味逍遥散。若因忧怒,肝脾气血伤也,加味归脾汤。若因暴怒,肝火血伤也,龙胆泻肝汤。一产妇玉门不闭,发热恶寒,用十全大补加五味子,数剂而寒热退。用补中益气加五味子,数剂而玉门闭。一妇人脾胃素弱,兼有肝火,产后玉门肿痛,寒热作渴,呕吐不食,外敷大黄等药,内用驱利之剂,肿及于臀,诸证蜂起,此真气虚而邪气盛也。先用六君子以固肠胃,次用补中益气以升阳气,不数剂而全愈。一产妇患此失治,肿溃不已,形体消瘦,饮食少思,朝寒暮热,自汗盗汗,半年矣。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脓水渐少,饮食渐进。又用归脾汤共五十余剂而愈。
一产妇玉门不闭,小便淋沥,腹内一块,攻走胁下,或胀或痛,用加味逍遥散加车前子而愈。一妇人子宫肿大,二日方人,损落一片,殊类猪肝,面黄体倦,饮食无味,内热晡热,自汗盗汗,用十全大补汤二十余剂,诸证悉愈,仍复生育。
治产后阴肿下脱内出,玉门不闭。
锻石(一升,炒极热) 汤二升,投灰中,适温冷,澄清坐水中以浸玉门,斯须平复如故。
又方,以铁精粉上推内之。又灸脐下横纹五七壮。
一法,用铁精、羊脂二味,搅令稠,布裹炙热熨,推内之。(铁精是锻铁炉中飞出如尘,紫色而轻虚,可以莹磨器皿者。)
〔子母〕疗产后阴下脱,烧兔头末敷之。
《补遗》治产后生肠不收。用枳壳煎汤,浸良久即入。又方,五倍子、白矾煎汤浸亦良。又方,酸笃草俗名老鸦酸煎汤,用草坐不开孔,才熏收一半,稍温下手洗,并收入而安。
又方,子宫脱出,以温水洗软,却用雄鼠粪烧烟熏入。又法,蓖麻子十四粒,去壳捣烂涂顶心,如入即洗去。
〔东〕妇人胞胎门落颓不收,常湿。神关 玉泉(五十壮) 身交(脐下指缝中,灸五十壮,三报。)
又法 玉泉傍开三寸(灸随年壮,三报)女人阴门冷肿。皈来(三十壮)
〔甲〕妇人阴挺出,四肢淫泺,身闷。少海主之。(一作照海。)
〔阴中肉线〕
一妇产后水道中出肉线一条,长三四尺,动之则痛欲绝。先服失笑散数次,以带皮姜三斤,研烂入清油二斤,煎油干为度,用绢兜起肉线,屈曲于水道边,以前姜熏之,冷则熨之。一日夜缩其大半,二日即尽入。再服失笑散、芎归汤调理之。如肉线断则不可治矣。

- 阴脱产门不闭《证治准绳·女科》
- 阴脱、子宫下坠《沈氏女科辑要》
- 阴脱产门不闭《女科证治准绳》
- 阴脱《盘珠集胎产症治》
- 阴脱门主方《疡医大全》
- 阴脱《外科大成》
- 阴脱门主论《疡医大全》
- 阴脱《中医词典》
- 阴脱秘方《华佗神方》
- 阴脱《四圣心源》
- 阴脱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阴脱《千金翼方》
- 阴脱子肠不收《孙真人海上方》
- 阴突《盘珠集胎产症治》
- 阴顽恶癣《外科全生集》
- 阴头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 阴维《经络全书》
- 阴头痈门主方《疡医大全》
- 阴维《诸病主病诗》
- 阴头痈《中医词典》
- 阴维病《中医词典》
- 阴头生疮《奇效简便良方》
- 阴维脉《针灸大成》
- 阴头生疮《奇效简便良方》
- 阴维脉《中医名词词典》
- 阴头《中医词典》
- 阴维脉《圣济总录》
- 阴痛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阴维脉《中医词典》
- 阴痛证治《医宗金鉴》
- 阴维脉《奇经八脉考》
《证治准绳·女科》
-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自序
- 卷之一·治法通论
- 卷之一·调经门
- 卷之二·杂症门上
- (杂证男女一也。此二卷方论,出女科书,多杂病书所遗,故存之耳。)
- 虚劳
- 客热
- 寒热
- 恶寒
- 中风
- 飞尸血厥
- 螈
- 颤振
- 惊悸
- 颠狂
- 血风烦闷
- 血风攻脾不能食
- 身体骨节疼痛
- 走疰痛
- 头目眩晕
- 头痛
- 心痛
- 心腹痛
- 小腹痛
- 项筋强痛
- 两胁胀痛
- 腰痛
- 腰脚疼痛
- 臂痛
- 香港脚
- 瘾疹瘙痒
- 卷之三·杂证门下
- 卷之四·胎前门
- 求子
- 候胎
- 胎产大法
- 逐月养胎法
- 恶阻
- 胎动不安
- 胎上逼心
- 妊娠经来漏胎下血
- 胎漏黄汁下或如豆汁
- 跌扑伤胎毒药伤胎
- 心痛
- 心腹痛
- 腹痛
- 小腹痛
- 腰腹及背痛
- 心腹胀满
- 胎水肿满
- 腹内钟鸣
- 积聚
- 孕痈
- 伤食
- 中恶
- 中风
- 风痉
- 螈
- 眩晕
- 惊悸
- 喑
- 烦
- 吐血衄血咳唾血
- 咳嗽
- 喘
- 疟
- 霍乱
- 泄泻
- 滞下
- 大小便不通
- 小便不通
- 淋
- 遗尿
- 尿血
- 眼目
- 脏躁悲伤
- 妊病可下胎断胎
- 胎自堕
- 胎不长
- 日月未足欲产过期不产
- 鬼胎
- 临产坐草法
- 催生法
- 下死胎法
- 卷之五·产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