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胎前诸症

《张氏妇科》书籍目录

妇人胎气不固,常要小产∶

人参(五分) 加条芩 壳砂 杜仲 川断 糯米(一撮炒)

孕妇因跌撞、压触、腹痛、血下、胎动∶

川芎 黄芩 芍药(各三钱) 当归 熟地 杜仲(各一钱) 壳砂 川断(各二钱) 阿胶(一钱)

胎动下血,其腹绞痛,不知儿身死活∶

川芎(六钱) 当归(三钱)

水酒煎,作三次服。胎活即安,胎死即下。

妇人下血不止,胎上冲心,四肢逆冷几死∶

阿胶 杜仲(各三钱) 条芩(三钱) 川芎(三钱) 熟艾 桔梗(各二钱) 陈皮 竹叶(各二钱)

妊妇小腹沉重,痛不可忍,二便闭塞不通,名胎压膀胱∶

升麻 川芎 条芩 杜仲 山药 川断(各二钱) 人参(五分) 黄连 茯苓(各一钱) 白术(土炒二钱)

孕妇胎孕上冲,痛不可忍,此为子悬血虚故也。大宜补血为主∶

四物汤加条芩、壳砂、桔梗陈皮

胎孕不安,因气血不足。血虚则随气上升,大宜补血为主;气虚随血下坠,大宜补气为主,次宜安胎。

若云“诸症不宜补”者,此医家大误事也。

孕妇厌食呕吐,此因气虚不得流通,便化为痰涎,多聚于胃,故有此症。宜补气祛痰为主。

白术 川贝(各三钱) 茯苓 前胡(各二钱) 旋复花 香附 壳砂 陈皮(各一钱)

妊妇漏胎下血,竟如月水,若待血干,非但损子,亦损其母∶

熟地 白术 姜炭 茯苓(各二钱) 条芩(二钱) 归身 壳砂 阿胶(各一钱)

妊妇腹中烦闷者,气血两虚故也。心肺两经火动,名为子烦∶

条芩 麦冬 白术 茯苓 芍药(各二钱) 知母 防风 前胡(各一钱)

孕妇尿涩,小便小道热痛者,名子淋∶

冬葵子 木通 粉草(各一钱) 条芩 芍药 赤茯苓(各二钱)

孕妇腹中胎鸣,因悬高而胎失气管,故有此症,名子鸣∶

川芎(三钱) 川连(二钱)

妊妇小便频鸣,名为转胞,气虚血热也∶

人参 茯苓 条芩(各二钱) 归身 川芎 芍药 粉草(各一钱)

妊妇遍身浮肿,脾胃气虚

茯苓 泽泻 白术(各二钱) 木通 猪苓 浓朴(各一钱)

妊妇二、三月期,心腹腰痛难忍,气热肾虚故也∶

六味加条芩三钱,当归、阿胶、甘草各一钱。

妊妇遍身疼痛,气血两虚,痰涎作痛∶

人参加柴胡、前胡、川贝、生姜

妊妇寒热不快者,亦气血两虚故也∶

逍遥散加条芩、壳砂、生姜

妊妇伤寒,恐热极损胎,必先安胎,后随症治之。先用条芩、壳砂,后用本症之药,切忌姜、桂、麻黄辛热之物。

妊妇痢疾,必先用条芩、壳砂以安胎,次随症治之。须忌槟榔枳壳,恐其下胎,则病难治,须用仔细。

妊妇泄泻虚寒,因久痢之后故有此症∶

五苓散良姜

凡妊妇服药,虽有诸症,条芩、壳砂必不可少。

黄芩安胎,清三焦之火,能降血下行;壳砂安胎,乃血中之要药,又能止痛行气;阿胶安胎,乃止血养血之药,治血虚胎动。

妊妇小产与小产不同。小产损伤胎气,不比大产瓜熟蒂圆,出于自然。以补中益气为主。小产之后,虽有诸症,必因气血虚寒而起。宜补气血,以十全大补汤为主,或人参汤加阿胶、艾叶好。

葵子(五钱) 枳壳 木通 蝉蜕(各二钱) 车前子(五钱) 归尾(三钱)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张氏妇科》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张氏妇科》书籍目录
  1. 胎前诸症《张氏妇科》
  2. 胎前诸症《中医词典》
  3. 胎前诸症《笔花医镜》
  4. 胎前诸证《卫生易简方》
  5. 胎前诸症论《济生集》
  6. 胎前中风《女科秘要》
  7. 胎前总括《医宗金鉴》
  8. 胎前中风《宁坤秘籍》
  9. 胎前总括《妇科心法要诀》
  10. 胎前症《医学纲目》
  11. 胎前总论《胎产秘书》
  12. 胎前怔忡《女科秘要》
  13. 胎怯《冯氏锦囊秘录》
  14. 胎前怔忡《宁坤秘籍》
  15. 胎怯《医述》
  16. 胎前怔忡《中医词典》
  17. 胎怯《寿世保元》
  18. 胎前杂症门《女科精要》
  19. 胎怯《中医儿科学》
  20. 胎前杂症门《冯氏锦囊秘录》
  21. 胎怯《小儿药证直诀》
  22. 胎前杂证《女科切要》
  23. 胎怯《慈幼新书》
  24. 胎前有三禁《女科指掌》
  25. 胎怯证(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26. 胎前用抑阳助阴方论《女科经纶》
  27. 胎青《竹林女科证治》
  28. 胎前用药三禁《妇科心法要诀》
  29. 胎热《中医名词词典》
  30. 胎前用药三禁《医宗金鉴》
  31. 胎热《中医词典》

《张氏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