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
〔大〕夫饮食过度,触冒风冷,阴阳不和,清浊相干,谓之霍乱。其间或先吐,或腹痛吐利,是因于热也。若头痛体疼发热,是挟风邪也。若风折皮肤,则气不宣通,而风热上冲为头痛。若风入肠胃则泻利呕吐,甚则手足逆冷,此阳气暴竭,谓之四逆。妊娠患之,多致伤胎也。
〔薛〕按前证若因内伤饮食,外感风寒,用藿香正气散。若因饮食停滞,用平胃散。果脾胃顿伤,阳气虚寒,手足逆冷者,须用温补之剂。治当详审,毋使动胎也。一妊妇霍乱已止,但不进饮食,口内味酸,泛行消导宽中。余曰∶此胃气伤而虚热也,当用四君子汤。彼不信,仍服人参养胃汤,呕吐酸水,其胎不安,是药复伤也。乃与四君子汤,俾煎熟,令患者先嗅药气,不作呕则呷少许,恐复呕则胎为钓动也。如是旬余愈。
人参散 治妊娠霍乱吐泻,心烦腹痛。
人参 浓朴(姜制) 橘红(各二钱) 当归(炒) 干姜 甘草(炙,各一钱)
作一服,水二盅,姜三片,红枣三枚,煎一盅,服无时。
白术散 治妊娠霍乱,腹痛吐利不止。
白术(炒) 益智仁 枳壳(麸炒) 橘红(各七钱半) 草豆蔻(煨,去皮) 良姜(炒,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三钱,水煎入姜半分,去滓温服,无时。
木瓜煎 治妊娠霍乱吐泻,转筋入腹则闷绝。
吴茱萸(汤炮,七次) 生姜(切,各七钱半) 木瓜(切,一两半) 一方有 香(七钱半)
上细锉,水二盏,煎一盏二分,去滓分三服,热服,无时。
缩脾饮 解伏热,除烦渴,消暑毒,止吐利。霍乱之后,服热药太多,致烦躁,宜沉井水中候冷,频频服。
上 咀,每半两,水一碗,姜十片,煎八分,沉冷服。
妊娠霍乱腹痛,四肢冷逆,汗出脉虚弱者,理中汤治之。

- 霍乱《证治准绳·女科》
- 霍乱《证治准绳·类方》
- 霍乱《证治准绳·女科》
- 霍乱《杂病广要》
- 霍乱《证治准绳·女科》
- 霍乱《医述》
- 霍乱《证治准绳·杂病》
- 霍乱《医述》
- 霍乱《寿世保元》
- 霍乱《医学入门》
- 霍乱《普济方·针灸》
- 霍乱《续名医类案》
- 霍乱《医碥》
- 霍乱《幼幼新书》
- 霍乱《医碥》
- 霍乱《女科秘旨》
- 霍乱《医学正传》
- 霍乱《医学传灯》
- 霍乱《张聿青医案》
- 霍乱《杂病治例》
- 霍乱《古今医鉴》
- 霍乱《产鉴》
- 霍乱《济阴纲目》
- 霍乱《伤寒捷诀》
- 霍乱《济阴纲目》
- 霍乱《凌临灵方》
- 霍乱《万病回春》
- 霍乱《新修本草》
- 霍乱《顾松园医镜》
- 霍乱《备急千金要方》
- 霍乱《古今医案按》
《证治准绳·女科》
-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自序
- 卷之一·治法通论
- 卷之一·调经门
- 卷之二·杂症门上
- (杂证男女一也。此二卷方论,出女科书,多杂病书所遗,故存之耳。)
- 虚劳
- 客热
- 寒热
- 恶寒
- 中风
- 飞尸血厥
- 螈
- 颤振
- 惊悸
- 颠狂
- 血风烦闷
- 血风攻脾不能食
- 身体骨节疼痛
- 走疰痛
- 头目眩晕
- 头痛
- 心痛
- 心腹痛
- 小腹痛
- 项筋强痛
- 两胁胀痛
- 腰痛
- 腰脚疼痛
- 臂痛
- 香港脚
- 瘾疹瘙痒
- 卷之三·杂证门下
- 卷之四·胎前门
- 求子
- 候胎
- 胎产大法
- 逐月养胎法
- 恶阻
- 胎动不安
- 胎上逼心
- 妊娠经来漏胎下血
- 胎漏黄汁下或如豆汁
- 跌扑伤胎毒药伤胎
- 心痛
- 心腹痛
- 腹痛
- 小腹痛
- 腰腹及背痛
- 心腹胀满
- 胎水肿满
- 腹内钟鸣
- 积聚
- 孕痈
- 伤食
- 中恶
- 中风
- 风痉
- 螈
- 眩晕
- 惊悸
- 喑
- 烦
- 吐血衄血咳唾血
- 咳嗽
- 喘
- 疟
- 霍乱
- 泄泻
- 滞下
- 大小便不通
- 小便不通
- 淋
- 遗尿
- 尿血
- 眼目
- 脏躁悲伤
- 妊病可下胎断胎
- 胎自堕
- 胎不长
- 日月未足欲产过期不产
- 鬼胎
- 临产坐草法
- 催生法
- 下死胎法
- 卷之五·产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