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崩论

《女科折衷纂要》书籍目录

东垣云∶妇人经漏有二。或脾胃亏损,下陷于肾,肝与相火相合,湿热下迫,经漏不止,其色紫黑腐臭,其脉洪大沉弦,或沉而数疾,腰脐下痛,寒热往来,两胁急痛,四肢困热,心烦不眠,宜大补脾胃而升降气血,自然愈矣(如补中益气汤防风芍药、炒黄柏之类)。又有先富后贫或先贵后贱,病名脱营者,心气不足,邪火炽旺于血脉之中,由是心病传脾,火乘土位,形质肌肉颜色不变,经水不时而下。或适来适断,暴下不止,治以大补气血之剂,补养脾胃,微加镇坠心火之药治其心,补阴泻阳,红自止矣。痿论曰∶悲哀太甚则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又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此之谓也。

《良方》云∶妇人冲任二脉为经脉之海,外循经脉,内荣脏腑。若阴阳和平,经事根据时,惟劳伤气血,俾冲任二脉不能约制,经血则忽然暴下,甚则昏闷。速当调补脾胃为主。若寸脉微迟,为寒在上焦,则吐血衄血。尺脉微迟,为寒在下焦,则崩血便血。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紧,大则为芤,紧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其脉为革。妇人半产漏下,赤白不止。大抵数小为顺,洪大为逆。脉小虚滑者生,脉大紧实数者死。脉迟者生,脉急者死。又漏血脉虚浮者,不治。

按戴复庵云∶血大至曰崩中,或清或浊,或纯下瘀血,或腐臭不堪,甚则头目昏晕,四肢厥冷,急宜童便理中汤加入百草霜饮之。又有崩甚而腹痛,人多疑为恶血未尽,又见血色瘀黑,愈信恶血之说,不敢止截。大凡血之为患,欲出未出际停在腹中,即成为瘀血难尽,以瘀为恶血,又焉知瘀之不为虚冷?若必待瘀尽而后截之,恐并与人无之矣。况此腹痛更有说焉。瘀停腹痛,血通而痛止。崩行腹痛,血住而痛止。宜芎归汤炮姜、熟附止其血而痛自止。

薛立斋云∶经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又曰∶阳络伤则是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又曰脾统血,肝藏血。其为患有因脾胃虚损不能摄血归源,或因肝经有火,血得热而妄行,或因肝经有风,血得风而妄动,或因怒动肝火,血热而沸腾,或因脾经郁结,脾虚而血不归经,或因悲哀太过,胞络内绝而下崩。治疗之法,脾胃虚弱六君子汤加芎、归、柴胡,脾胃下陷者补中益气汤白芍,肝经血热者加味逍遥散,脾经郁者归脾汤柴胡。故东垣、丹溪诸先生云∶凡下血症,须四君子汤收功。有旨哉(薛氏所论凡七条,而脾胃三条,肝经三条,胞络一条。皆不舍柴胡、丹、芍者,以厥阴手足二经为多血藏血之所。血为热迫则不能藏,从阳亟起,故以引起肝气,而栀、芍等收阴抑阳也。如东垣升阳举经之意,尤得其端。所定脾胃方药,必是久病,又是出脾胃症者宜之。盖立斋治久病者多,故其立言如此。且谓四君子为血症收功,须用则非初治之法。可知立斋得力处在此)。若夫去血后,毋以脉诊,当急用独参汤救之。若潮热咳嗽,脉数,乃元气虚弱,假热之脉,尤当用人参温补。此等症候,无不由脾胃先损,故脉洪大。察其有胃气能受补者则可救,苟用寒凉止血之药复伤胃气,反不能摄血归源,是速其危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女科折衷纂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女科折衷纂要》书籍目录
  1. 血崩论《女科折衷纂要》
  2. 血崩久甚不愈《回生集》
  3. 血崩门(八则)《辨证录》
  4. 血崩昏暗《中医词典》
  5. 血崩神效方《仁术便览》
  6. 血崩昏暗《傅青主女科》
  7. 血崩始见经多《竹泉生女科集要》
  8. 血崩腹痛《中医词典》
  9. 血崩属寒在下焦《女科经纶》
  10. 血崩服寒药变寒用热治法《女科经纶》
  11. 血崩属热不可作寒论《女科经纶》
  12. 血崩方《回生集》
  13. 血崩属热为阳脉有余病《女科经纶》
  14. 血崩不止方《急救广生集》
  15. 血崩属涎郁胸膈《女科经纶》
  16. 血崩不止《盘珠集胎产症治》
  17. 血崩属阳乘于阴为阳邪有余病《女科经纶》
  18. 血崩不止《济阴纲目》
  19. 血崩属阳虚不足《女科经纶》
  20. 血崩不止《中医词典》
  21. 血崩属阴虚火逼妄行关心肾二经《女科经纶》
  22. 血崩(崩中漏下 恶露不止)《针灸资生经》
  23. 血崩属真阴虚不能镇守包络相火《女科经纶》
  24. 血崩《灸法秘传》
  25. 血崩属之房劳《竹泉生女科集要》
  26. 血崩《女科证治准绳》
  27. 血崩属之气虚《竹泉生女科集要》
  28. 血崩《女科证治准绳》
  29. 血崩属之实热《竹泉生女科集要》
  30. 血崩《邯郸遗稿》
  31. 血崩属之阴虚《竹泉生女科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