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阳明治方要义

《思考中医》书籍目录

阳明的本性我们讲了三点,就是通、降、凉,而阳明病的要义就是失却通,失却降,失却凉。所以,对于阳明病的治疗,或者说阳明的治方,其关键就是如何从失却通,失却降,失却凉恢复到通、降、凉上来。我们看阳明的代表方白虎汤承气汤就充分体现了上述这个作用。

三承气汤性皆属凉,又皆通降,用之得当,顿复阳明本性,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那么,白虎汤呢?未学过中医的人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会觉得稀奇,可一旦弄清楚了,就觉得“白虎”这个名字妙不可言。白虎其实就是西方,就是申酉戌,就是秋三月。阳明病为什么要用西方白虎,为什么要用申酉戌,为什么要用秋三月?大家知道,阳明病的主要因素是火热,是火热导致这个不通,是火热导致这个不降。现在白虎来了,秋三月来了,气转凉爽,不复温热,阳明的性用便会自然恢复。所以,白虎不仅代表西方,也代表秋三月,这便与欲解时申酉戌打成了一片。中医治病开方为什么不是开时间呢?确实就是开时间。

白虎汤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它的药味,白虎汤用药共四味“四”是什么呢?白虎妙义。河图云: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四为金数,为西方之数,此与方名相合,与申酉戌相合;其次君药石膏色白味辛,白为西方色,辛为西方味,此又与方名相合,申酉戌相合;再次看诸药之用量,君药石膏用一斤,臣药知母用六两,“一”、“六”是什么数呢?河图云: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是知“一”“六”乃为坎水之数,乃为北方之数,白虎本为清泻火热之剂,火热何以清之,以寒水清之,以北方清之。西方而用北方之数,这不但是以子救母,亦为金水相生。只这一招,白虎的威力便陡增数倍。佐使药粳米用六合,亦为此意,且粳米之用为生津,故亦宜用水数。剩下是甘草用二两,“二”是什么呢?“二”是南方火数,在泻火之剂中为什么要用一个火数呢?以石膏、知母皆大寒之品,虽有清泻火热之功,却不乏伤伐中阳之弊,以甘草二两用之,则平和之中又具顾护中阳之妙。是方走西北而不碍中土者也。

白虎汤也好,三承气也好,它们的功用总起来无非就是实现这个申酉戌的效用,阳明病为什么要欲解于申酉戌呢?道理是很清楚的,但是要把它落到实处,要对中医治病开方就是开时间有真实的受用,却需要一番功夫。我们应该把这个问题看开来,看广来,把它与整个中医连成一片,这个时候你就会有受用。

回过头来看阳明,阳明着重的是温热,不少人便认为后世的温病其实就是从阳明发展而来的,有没有道理呢?我看有一定的道理。从横向来看,阳明往前便是温病的卫分,往后便是营血;从纵向来看,往上便是上焦,往下便是下焦。卫气营血和三焦的这个枢纽,便在阳明篇中。张仲景是不是只谈寒,叶、薛、王、吴是不是只谈温?显然不是这么回事。不过“术业有专攻”,这又是肯定的。这就使我们又联想到前面的中庸话题。中庸是讲王道,而非臣将之道。换句话说,中庸是对领导者而言,而非对一般人而言的,搞学问,或者做专家,能不能用中庸呢?如果用,那就是真正的“中庸不可能也”。如果做学问、做专家你也中庸了,那你注定是平庸之辈,那你注定什么都搞不出来。

今天早上收看了凤凰卫视播发的杨振宁教授的一个重要演讲,演讲的题目是:美与物理。在这个演讲中,杨振宁教授提到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狄拉克,一个是海森堡。从狄拉克与海森堡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两种不可调和的路数与风格,他们所研究的在当时看来几乎都是异端,尤其是狄拉克方程发表后,他的研究遭到了当时相当多的大物理学家的讥讽和嘲笑,可是事实证明了,他们的“异端”研究在最大限度上发展和影响了20世纪的物理学。专家也好,学者也好,你必须有一个方向,方向设定以后,你就得一直走下去,这样一个走向其实就是“攻端”,就是“执端”。你不执端,你徘徊了,你犹豫了,那你还能搞出什么成就?你注定要半途而废!所以,做学问、做专家,或者是要搞成其他什么,你都必须专注,专注了就要执著于一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像现在搞中医它无外乎就是两条路,要么你专注于现代,专注于分子生物学,一切从现代出发,从现代中认识中医,改造中医,发展中医;要么你专注于传统,专注于经典,一切从传统出发,传统搞得深了,也许你会发现她与现代并不相违,稍加调整她就可以适应现代,甚至指点现代。当然,专注传统并不妨碍你关注现代,你也必须关注现代,而专注现代你亦应该关注传统。关注与专注这两个概念不同,现代与传统是两端,你只能执其一端,你不可能既是传统的高手,又是大物理学家。像杨振宁教授,他专注的是现代物理学,更具体地说他专注的是理论物理学的某个分支。但是,杨振宁教授又非常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关注传统的中医。以杨教授这个极高的天赋,他可不可既做一个大物理学家,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同时又做一个中医专家呢?这一点不可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可是作为领导者,作为政策的制订者,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鱼和熊掌你还必须兼得,你还必须执其两端。决策者更要懂得中庸。执其两端而用中,这便是中庸的境界,这便是成就王道的境界。作领导的,制订政策的你不这样,你还像专家那样只执一端,只允许中医搞现代化,不允许中医搞传统化,我看这个中医很快就会完蛋。大家想一想,当前中医界的情况是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可以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过去中医晋升职称,在语言方面你可以考外语也可以考医古文,这两门是任你选择的。这样有个好处,你传统钻得深,你无暇顾及外语,你可以考古文。反过来呢?你的现代化专注得好,你的外文当然很棒,那你就考外语吧。这样一个政策就很有一些中庸的味道,你乐意搞传统,你乐意深入经藏,好!那你就专心搞你的传统。传统的这条路是绿灯,你不会担心搞传统就上了贼船,丢了职称。传统这条道上的绿灯越来越少了。你喜欢搞现代吗,好!那你就专心搞你的现代化。这里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想干领导的,制订政策的,你必须换一个角度,从前你是专家,现在你不能再是专家,你需要做的就是设法营造出这么一个环境,让搞现代的有奔头,让搞传统的也有奔头,科研经费不要光撒在现代这条道上,也要分一些到传统这条道上来。如果能真正形成这么一个环境,这么一个氛围,那无疑就是为中医的生存,为中医走出困境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中医考古文不再作数,你要想晋升职称必须考外语,否则,即使你的中医再棒,你也别想升主任、升教授。写这一段,倒不是说搞中医的不需要懂外语,而是这样一个政策的改变,它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传统这条道上的绿灯越来越少了。

中医现代化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是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在开始写这部书的时候,我还存有非分之想,可现在孔夫子把我教聪明了。在中医这个行业,搞中医现代化的必定是大多数,而搞中医传统化的只能是一小撮。像我读博士时的许多同学,要么去了广州、深圳,要么去了北京、上海,有的甚至出了国,都奔现代化去了,只有我这个山野村夫回到了落后的广西。我想从我的同学和我的身上,你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现在的中医状况。现在大家都向往现代化,北京、上海还不过瘾,还要纽约、伦敦。可是一旦放长假,你看都往哪儿奔?都往黄山、泰山、九寨沟奔,都往山区、农村奔。现代与传统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在这里我要为专注传统的同志们鼓鼓劲,你们既不要希望所有的中医同仁都来搞传统,你们也不用担心无人问津。如果我们将城市和农村比作现代和传统的两极,那么必然会有物极必反的一天。北大英语系教授辜正坤作过一个“网络与中西文化”的演讲,在演讲的结尾辜教授谈到,网络时代真正到来之时,“城市向乡村的反向运行可能会发生。其时,城市存在的惟一用途便是作为一片废墟和遗迹让后人观看,让他们知道落后的前人曾在一个怎样的受到污染的环境中生存”。我想辜教授的这个结尾也许会成为日后回归传统的一个预言。当然,我所指的这个回归并不是指的物质上的回归,而是指的一种精神上的回归,思想上的回归。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思考中医》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思考中医》书籍目录
  1. 阳明治方要义《思考中医》
  2. 阳明之阳《中医词典》
  3. 阳明中篇《伤寒恒论》
  4. 阳明之复《史载之方》
  5. 阳明中篇 计四方《伤寒恒论》
  6. 阳明证呕吐(食管癌待查)《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7. 阳明主肉《中医词典》
  8. 阳明证臌胀《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9. 阳明总要述古《伤寒指掌》
  10. 阳明证高热痿蹙《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1. 阳疟《中医词典》
  12. 阳明证《此事难知》
  13. 阳起石《神农本草经》
  14. 阳明证《伤寒总病论》
  15. 阳起石《本草纲目》
  16. 阳明战汗《经方实验录》
  17. 阳起石《雷公炮制药性解》
  18. 阳明燥金《医学摘粹》
  19. 阳起石《千金翼方》
  20. 阳明燥金《四圣心源》
  21. 阳起石《玉楸药解》
  22. 阳明燥金《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3. 阳起石《中药炮制》
  24. 阳明欲剧时相《思考中医》
  25. 阳起石《本草经集注》
  26. 阳明与少阳合病《中医名词词典》
  27. 阳起石《新修本草》
  28. 阳明瘀血抵当证一 阳明四十七《伤寒悬解》
  29. 阳起石《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30. 阳明蓄血《中医词典》
  31. 阳起石《吴普本草》

《思考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