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结核

《骨科学》书籍目录

骶髂关节结核不多见,在儿童很少发生,多发于15岁以上青壮年,女性较多。

一、病理

开始多为骨型结核,发生于骶骨或髂骨,然后扩散至关节。大多数有脓肿形成,多数发生在关节后部,有时发生在腹股沟,臀部或会阴部,在盆腔内少见,如骶骨破坏严重,也可在盆腔髂腰肌部位。常因脓肿张力大自行穿破形成窦道。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发病一般较脊椎结核缓慢,往往先发现脓肿,疼痛及压痛,又往往因脓肿破溃减压,疼痛减轻而延误诊断。有下背及患侧骶髂部疼痛。也可有“坐骨神经痛”即转移痛至患侧臀部及股外侧。但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不同,不放散至小腿及足部,感觉无改变,活动时疼痛加重,如翻身、坐久、上下楼、弯腰、下蹲等,站立时一般身体向健侧倾斜;走路时不敢跨大步。仰卧位常感骶髂部疼痛。

检查时在站立位脊柱前弯、后伸及侧弯均受限,并有局部疼痛,但坐位时活动较好。卧位直腿抬高试验,患侧受限并有局部疼痛。压挤或分离髂骨时患部疼痛,骶髂关节患部有压痛,可有寒性脓肿或窦道。肛指检查有时可摸到局部脓肿及压痛。

X线照片检查对早期诊断很重要,需照骶髂关节正位及斜位(关节的矢状面),可见骨质破坏死骨空洞形成等。

鉴别诊断:注意与骶髂劳损,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结核和髋关节炎症等鉴别。

三、治疗

由于无需考虑骶髂关节的活动度,为了缩短疗程,常采用病灶清除术及关节融合术,在病的早期无死骨或脓肿形成,可只做关节融合术(从关节后部),术前宜预制前后石膏床。

如病灶局限于骶骨或盆腔内脓肿,应采用前显露法(图3-216),将腹膜连同输尿管牵向对侧,可见髂总动、静脉及脓肿。脓肿位于血管外侧及髂肌内侧,切开脓肿壁,清除脓汁、肉芽组织、乾酪样物质及死骨等,可见脓肿与骶髂关节相通的病变处,适当扩大显露,进一步清除病灶,刮除脓肿壁肉芽组织,冲洗后,伤口内放入青、链霉素,缝合伤口。注意勿损伤腰丛神经。

骶髂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前显露法

(1)切口 (2)显露脓肿及病灶

图3-216 骶髂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前显露法

如病灶局限于髂骨,脓肿在后部,应采用后显露法(图3-217)显露髂嵴后部、髂后上棘,沿髂骨外板后缘向外下分离臀大肌,至坐骨大切迹稍上,对正骶髂关节病变部位,凿下大小适当长方形的髂骨一块,以显露骶髂关节及病灶,彻底清除脓汁、肉芽组织、乾酪物质及死骨等,冲洗伤口置入青、链霉素。如无窦道,应利用取下骨块或髂骨后部取骨植入一次融合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显露法

(1)切口 (2)凿开一带蒂骨瓣向内侧翻开,显露骶髂关节

图3-217 骶髂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显露法

如前后均有脓肿,可分次手术,先处理前部,约1~2月后处理后部,并作关节融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骨科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骨科学》书籍目录
  1. 骶髂关节结核《骨科学》
  2. 骶髂关节结核《中医伤科按摩学》
  3. 骶髂劳损《骨科学》
  4. 骶髂关节半脱位《中医伤科按摩学》
  5. 骶眼凝睛《中医词典》
  6. 骶骨《中医词典》
  7. 骶眼凝睛外障《中医词典》
  8. 骶丛《人体解剖学》
  9. 《中医词典》
  10. 《中医词典》
  11. 地柏《证类本草》
  12. 底野迦《证类本草》
  13. 地鳖紫金丹《救伤秘旨》
  14. 底野迦《新修本草》
  15. 地不容《证类本草》
  16. 底野迦《千金翼方》
  17. 地不容《滇南本草》
  18. 底物水平磷酸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9. 地不容《本草图经》
  20.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1. 地仓《针灸大成》
  22. 底物、辅因子、活化剂、变构剂的种类和浓度《临床生物化学》
  23. 地仓《中医词典》
  24. 底耳《幼幼新书》
  25. 地仓《针灸学》
  26. 抵圣丸《博济方》
  27. 地草果《滇南本草》
  28. 抵圣丸《博济方》
  29. 地冲《中医词典》
  30. 抵圣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1. 地胆《神农本草经》

《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