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

《针灸聚英》书籍目录

经曰. 针者.以麻油满盏.灯草令多如大指许.丛其灯火烧针.频以麻油蘸其针.烧令通针.医者临时用之.以免致手热.才觉针红.医即取针.先以针安穴上.自然干.针之亦佳.凡行针点灸相似.以墨记之.使针时无差.穴道差.则无功.火针甚难.须有屠儿心、刽子手.方可行针.先以左手按定其穴.然后针之.切忌太深.深则反伤经络.不可太浅.浅则治病无功.但消息取中也.凡大醉之后.不可行针.不适浅深.有害无利.凡行火针.必先安慰病患.令勿惊心.较之火针及灸.灸则直守艾灼烧过.痛则久也.火针虽则视之畏人.其针下快疾.一针便去.疼不久也.以此则知灸壮候数满足.疼之久也.火针止是一针.不再则痛过也.凡行火针.一针之后.疾速便去.不可久留.寻即以左手速按针孔上.则疼止.不按则疼甚.凡下针.先以手按穴.令端正.频以眼视无差.方可下针.烧针之人.委令定心烧之.恐视他处.针冷治病无功.亦不入内也.人身诸处皆可行针.面上忌之.凡季夏.大经血盛皆下流两脚.切忌妄行火针于两脚内及足.则溃脓肿疼难退.其如香港脚多发于夏.血气湿气.皆聚两脚.或误行火针.则反加肿疼.不能行履也.当夏之时.香港脚若发.药治无效.不免灸之.每一穴上但可灸三壮.劫其病退.壮数之年亦不苦.溃肿脓疮亦易平.火针者.宜破毒发背.溃脓在内.外皮无头者.但按肿软不坚者以溃脓.阔大者按头尾及中.以点记.宜下三针.决破出脓.一针肿上.不可按之.即以指从两旁捺之.令脓随手而出.或肿大脓多.针时须侧身回避.恐脓射出污身.孙氏曰.凡下火针.须隔一日报之.报之后.当脓水大出.疾则效矣.凡 块结积之病.甚宜火针.此非万效之功.火针甚妙.于结块之上.须停针慢出.仍转动其针.以发出污滞.凡下火针.经一宿.身上发热恶寒.此为中病.无害事也.火针亦行气.火针惟假火力.无补泻虚实之害.惟怕太深有害.余则无妨.气针者.有浅有深.有补有泻.候气候邪之难.不可误行.恐虚者反泻.实者不宣.又以为害.世之制火针者.皆用马衔铁.思之令喜意也.此针惟是要久受火气.铁熟不生为上.莫如火炉中用废火箸制针为佳也.初制火针.必须一日一夜.不住手以麻油灯火频频蘸烧.如是终一日一夜.方可施用.凡治瘫痪.尤宜火针易获功效.盖火针大开其孔穴.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若气针微细.一出其针.针孔即闭.风邪不出.故功不及火针.灸者.亦闭门赶贼.其门若闭.邪无出处故也.若风湿寒三者.在于经络不出者.宜用火针.以外发其邪.针假火力.故功效胜气针也.破痈坚积结瘤等.皆以火针猛热可用.又如川僧多用煨针.其针大于鞋针、火针.以火烧之可用.即九针之中之大针是也.其针大于气针.

故曰大针者.其功能治风邪入舍于筋骨间不出者宜用之.火针之次也.孙曰.三针者.是锋针、铍针、火针也.火针即煨针也.

按烧针法仲景以前多用之以致祸.故伤寒书屡言之.如曰.用烧针必惊.烧针令汗.针处被寒.核起发奔豚.加烧针因胸烦之类.今世或用以出痈脓为便.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针灸聚英》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针灸聚英》书籍目录
  1. 火针《针灸聚英》
  2. 火针《药性切用》
  3. 火针(燔针、焠针、烧针)《中医名词词典》
  4. 火针《本草从新》
  5. 火针不可轻用《医门补要》
  6. 火针《古今医统大全》
  7. 火针操作方法《中医刺灸》
  8. 火针《中医词典》
  9. 火针疗法《中医刺灸》
  10. 火针《针灸大成》
  11. 火针疗法注意事项《中医刺灸》
  12. 火者,少阳相火之热,乃心包络、三焦之气也。《医学启源》
  13. 火针适应范围《中医刺灸》
  14. 火照门主方《疡医大全》
  15. 火针针具《中医刺灸》
  16. 火胀大头《目经大成》
  17. 火证《景岳全书》
  18. 火胀《中医词典》
  19. 火证《古今医鉴》
  20. 火燥《明医指掌》
  21. 火证《万病回春》
  22. 火灾伤《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23. 火证《古今名医汇粹》
  24. 火灾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25. 火证《明医指掌》
  26. 火熨亡阴《伤寒说意》
  27. 火证发热《竹林女科证治》
  28. 火运临午《中医词典》
  29. 火证喉痹《中医词典》
  30. 火运《中医词典》
  31. 火症《傅青主男科》

《针灸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