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
寒疝腹痛阴市宜.并及太 与肝俞.疝瘕须治阴跷穴.卒疝大敦与丘墟.兼治阴市与照海.
三阴交穴曲泉穴.宜兼阴陵六穴攻.腹中之病云疝瘕.阴陵太 丘墟佳.更兼照海通四穴.
从此治之无所差.肠癖 疝小肠痛.灸至百壮通谷用.京骨穴与大肠俞.三穴治之有神应.
偏坠木肾治归来.大敦三阴交穴该.阴疝太冲大敦穴.三穴治之绝无灾. 癖膀胱小肠事.
医家宜把燔针刺.五枢气海及三里.气门百壮三交俞.阴肿大小便数兮.或阴入腹大敦宜.
阴肿曲泉太 穴.大敦三阴交肾俞.阴茎肿痛治曲泉.阴陵阴谷与行间.太冲大敦太 穴.
肾俞中极三阴痊.阴茎痛兮阴汗出.太 鱼际与中极.更治一穴三阴交.四穴治之多有力.
转胞不溺只淋沥.关元疗病真可必.肾脏虚冷日渐羸.阴疼少气遗精疲.不须别求疗此病.
只治一穴是肾俞.遗精白浊肾俞烧.关元穴与三阴交.梦泄百壮曲泉穴.中封太冲至阴高.
膈俞脾俞肾俞准.关元三焦三阴交.寒热气淋阴陵宜.淋漓曲泉然谷医.阴陵行间大敦穴.
涌泉气门小肠俞.小便黄赤阴谷中.太溪肾俞气海同.膀胱俞穴宜兼治.五穴无缺有神功.
小便五色治委中.须把前谷第二攻.小便不禁上承浆.阴陵委中太冲间.膀胱俞穴大敦穴.
通治六穴患者安.小便赤如血大陵.兼治关元病始轻.妇人胞转小便艰.二七壮兮治关元.
遗溺神门鱼际穴.太冲大敦及关元.阴痿丸骞阴谷中.然谷三阴交中封.兼治大敦通五穴.
此病立待有神功.阴挺出兮治太冲.少府照海曲泉同.疝气偏坠用小绳.患者口角量一形.
分作三折成三角.如△样为权衡.一角安在脐心上.两角安在脐下平.两角尽处是灸穴.患左患右灸反更.各三七壮病立愈.二穴俱灸亦安宁.膀胱气攻胁脐下.阴肾入腹病染增.自脐量下至六寸.两旁各寸是穴中.患左患右灸反复.炷如小麦大相应.

- 疝《针灸聚英》
- 疝《药症忌宜》
- 疝(疝字从山,取根深重着之义。)《顾松园医镜》
- 疝《金匮钩玄》
- 疝(诸疝气 胎疝 寒疝 卒疝)《针灸资生经》
- 疝《也是山人医案》
- 疝本肝经宜通勿塞状《儒门事亲》
- 疝《医效秘传》
- 疝病《备急千金要方》
- 疝《叶天士医案精华》
- 疝病《仁术便览》
- 疝《针灸素难要旨》
- 疝病证治《医宗金鉴》
- 疝《脉因证治》
- 疝病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疝《丹溪治法心要》
- 疝伏梁狂癫痫黄胆血枯病《内经博议》
- 疝《丹溪手镜》
- 疝瘕《中医名词词典》
- 疝《冷庐医话》
- 疝瘕《中医词典》
- 疝《周慎斋遗书》
- 疝瘕《普济方·针灸》
- 疝《儒门事亲》
- 疝瘕《女科证治准绳》
- 疝《古今医案按》
- 疝瘕候《诸病源候论》
- 疝《万病回春》
- 疝瘕候《诸病源候论》
- 疝《古今医鉴》
- 疝解《儿科萃精》
《针灸聚英》
- 作者:高武 朝代:明·嘉靖八年 年份:公元1529年
- 引
- 凡例
- 卷一上
- 卷一下
- 卷二
- 卷三
- 铁针
- 煮针
- 火针
- 温针
- 折针
- 晕针
- 针灸伤
- 暖针
- 呼吸
- 补泻
- 十四法
- 八法
- 四法
- 下针法
- 出针法
- 人身左右补泻不同
- 男女气血
- 古人不行针知针理
- 艾叶
- 艾炷大小
- 点艾火
- 壮数多少
- 阿是穴
- 治灸疮令发
- 洗灸疮
- 贴灸疮
- 小儿戒逆灸
- 相天时
- 忌食物房劳
- 避人神
- 炷火
- 炷火先后
- 针灸避忌太乙图序
- 冬至叶蛰宫说
- 月内人神所在
- 每月血支
- 每月血忌
- 十二支人神
- 十二日人神
- 十二时忌
- 十二岁人神
- 九部傍通人神
- 新忌傍通
- 四季人神
- 天医取师疗病吉日
- 胡侍郎奏过尻神指诀
- 卷四上
- 十四经穴歌
- 十四经步穴歌
- 十二经脉歌
- 奇经八脉歌
- 流注指微赋
- 标幽赋
- 通玄指要赋
- 灵光赋
- 席弘赋
- 玉龙赋
- 拦江赋
- 肘后歌
- 百证赋
- 天元太乙歌
- 铜人指要赋
- 禁针穴歌
- 禁灸穴歌
- 行针指要歌
- 补泻雪心歌
- 经脉交会八穴歌
- 十五络穴歌
- 十二经脉昼夜流注歌
- 十二原穴歌
- 八会穴歌
- 脏腑七募穴歌
- 薛真人天星十二穴歌
- 卷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