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胎辨(俗名小产)
丹溪论血不足以荣养其胎而堕胎者,犹枝枯而果落,藤萎而花堕也;其劳怒动火而堕者,犹风撼其木,人折其枝也。二论极是,然未详晰论辨,无惑乎妊妇之不慎戒也。夫妇人冲脉主血海,血旺始成胎;任脉主胞胎,静养则胎安。若怒伤肝,劳伤肾,致二脏失,相火耗血动气,未有能保孕之不漏不堕,娩后尚多崩热之症也。如衰弱人有妊,及曾堕者,必须恪遵胎教,通达事情,如古太任兢兢爱护,坐卧不偏,视听无邪,毋溺专宠,阃事悉委于婢外家,罔怀妒忌,忿 不留于胸臆。至如食物药饵,一律禁戒无犯。斯火不动而血旺荫孕,形不劳而气完胎固,且生子禀全易养,形端体正。况屡堕损血倍于正产,怒劳致堕,由已自招。禀弱之人,惟知有子自足,毋以小嫌害大,而自取无后之忧也。
白术(二钱) 当归(二钱) 熟地(二钱) 陈皮(三分) 紫苏(三分) 砂仁(三分) 甘草(三分) 人参(一钱) 条芩(八分) 智草(五分) 大枣(二枚)
妊妇误食苋菜,诸药书此以晓弱妇,欲子寿,必须信方月服。凡妊至四、五、六月内,误食苋菜,或少服苓、术等药,多吃炙爆煎炒动火热物,必堕胎产。如见有别症,凡大黄、芒硝一切金石下气之药,皆宜禁用。万不得已,亦宜斟酌。不用中病即止,勿误人命。不特半夏、牛膝等药宜慎,即茯苓性降亦须慎用。时医不知,故特表而出之。总之,孕妇杂症,必以安胎为主,杂症为佐使矣。

- 堕胎辨(俗名小产)《胎产指南》
- 堕胎半产《医述》
- 堕胎恶报《达生编》
- 堕胎《盘珠集胎产症治》
- 堕胎后下血不止宜补胃气《女科经纶》
- 堕胎《女科精要》
- 堕胎后有下血不止血凝不出二证《女科经纶》
- 堕胎《古今医案按》
- 堕胎下血不止、血瘀不出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堕胎《普济方·针灸》
- 堕胎下血不止血瘀不出证治《医宗金鉴》
- 堕胎《冯氏锦囊秘录》
- 堕胎溢血秘方《华佗神方》
- 堕胎《新修本草》
- 堕治法《石室秘录》
- 堕胎《中医词典》
- 讹称阴证辨《叶选医衡》
- 堕胎《四圣心源》
- 莪术《玉楸药解》
- 堕胎《中医名词词典》
- 莪术《中药炮制》
- 堕伤瘀血秘方《华佗神方》
- 莪术《本草易读》
- 堕伤《中医词典》
- 莪术《本草求真》
- 堕马伤秘方《华佗神方》
- 莪术《本草新编》
- 亸曳风《中医词典》
- 莪术《本草便读》
- 朵角消毒饮《奇方类编》
- 莪术《本草择要纲目》
《胎产指南》
- 作者:张曜孙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周序
- 原序
- 卷首
- 卷一胎前辨论诸症
- 卷二辨病胎小产弱症医方
- 卷三临产须知异症
- 卷四产后诸症
- 卷五产后禁忌药物
- 卷六
- 产后二十九症医方
- 一、产后血块痛
- 二、产后去血多,或劳倦昏暗血晕
- 三、胞衣不下
- 四、产后头痛身热恶寒
- 五、产后乍寒乍热,胁痛或颈痛
- 六、产妇感寒,上攻则心痛,下攻则腹痛,且血块又痛
- 七、产后身热或夜间热或寒热往来
- 八、产后寒热往来,每日应期发作类疟
- 九、产后感寒心下痞满
- 十、产后感风寒咳嗽或身热
- 十一、产后伤食
- 十二、产后忿怒心胸满闷
- 十三、产后大便日久不通
- 十四、产后去血多或汗多,小便涩少或不通
- 十五、产后泄泻
- 十六、产妇
- 十七、产妇心神失守,妄言妄见,似邪,失血之故
- 十八、产妇足冷发厥,血块又痛
- 十九、产妇痢不分红白
- 二十、产后血脱大崩
- 二十一、产后霍乱吐痢
- 二十二、产后遍身痛
- 二十三、产后起居太早,产户感风寒作痛衣被等亦难近身体
- 二十四、产后发痈疽
- 二十五、产妇四肢麻木
- 二十六、产后目痛,昏热赤肿
- 二十七、产后因怒,或偶吐血
- 二十八、产后卒然口噤牙颤,手足抽搐类中风
- 二十九、产后烦躁口渴
- 卷七(上)产后论解三十二症医方
- 一、论血块
- 二、论血晕
- 三、论产后厥症
- 四、产后血崩
- 五、产后气短似喘
- 六、产后妄言妄见
- 七、产后伤食
- 八、产后忿怒
- 九、产后类疟
- 十、产后类伤寒二阳症
- 十一、产后类中风
- 十二、产后汗
- 十三、治产后盗汗
- 十四、产后口渴或兼小便不利
- 十五、产后类
- 十六、产后泻
- 十七、产后完谷不化
- 十八、产后痢
- 十九、产后霍乱
- 二十、产后呕逆不食
- 二十一、产后水肿(有针刺法附卷七下末篇)
- 二十二、产后怔忡惊悸
- 二十三、产后骨蒸
- 二十四、产后心痛
- 二十五、产后腹痛
- 二十六、产后小腹痛
- 二十七、产后遍身疼痛
- 二十八、产后腰痛
- 二十九、产后淋
- 三十、产后小便数
- 三十一、产妇流注
- 三十二、产后癫狂
- 卷七(下)、增补产后十二症
- 卷八医方类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