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产七因
一因安逸∶盖妇人怀胎,血以养之,气以护之。宜时常行动,令血气流,胞胎活动。若久坐久卧,血凝气滞则难产。常见田家劳碌之妇其产甚易,可知也。
一因奉养∶胎之肥瘦,气通于母,恣食浓味,以致胎肥难产。常见荆布之女容易产,可证也。
一因淫恣∶古者妇人有孕,即居别室,不共夫寝。若有孕而犯之,三月以前常知胎产小产,三月以后犯之,一则胞衣太浓而难产,再则子身多浊物而不寿,三则子出胞衣即多疮毒,出痘多细密难起,以致少亡。皆由父母欲火所结,可悲也。
一因忧疑∶今人不讲生产之理,或问祸福于鬼神,祷求于卜筮;或闻里中有产厄者,孕妇疑则惧,惧则气怯,故难产。
一因软怯∶如少妇初产,神气怯弱,子户未舒,便腰曲不伸,辗转倾侧,儿不得出。又中年妇人,生育既多,血气虚耗,产甚艰难。须胎前服补气养血之药,调理健壮,则临产自无虑矣。
一因怆惶∶将产之时,有等愚蠢稳婆,不审正产与转胎,但见腹痛,遂用努力催生,产妇听从,以致横生。

- 难产七因《胎产指南》
- 难产七因《女科精要》
- 难产三合济生汤《仁术便览》
- 难产七因《幼幼集成》
- 难产三四日不下者《奇效简便良方》
- 难产七因《医述》
- 难产缩胎法《医学纲目》
- 难产七因《冯氏锦囊秘录》
- 难产缩胎法《女科切要》
- 难产七因《济生集》
- 难产调护(俱是临盆七日内诸事)《胎产指南》
- 难产七因《中医词典》
- 难产由于安逸气滞《女科经纶》
- 难产七因《中医词典》
- 难产由于胞破血干《女科经纶》
- 难产秘方《华佗神方》
- 难产由于胞中败血壅滞《女科经纶》
- 难产门(六则)《辨证录》
- 难产由于恐惧气结《女科经纶》
- 难产论《格致余论》
- 难产由于妊孕房事不谨《女科经纶》
- 难产简便方效《回生集》
- 难产有五因《胎产心法》
- 难产横生《女科秘要》
- 难产者,何。《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 难产方用活雄鼠肾一对《宁坤秘籍》
- 难产子宫坠出户外半月不收(治奇)《孙文垣医案》
- 难产方《张氏妇科》
- 难火兰《证类本草》
- 难产催生《济阴纲目》
- 难经《针灸大成》
《胎产指南》
- 作者:张曜孙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周序
- 原序
- 卷首
- 卷一胎前辨论诸症
- 卷二辨病胎小产弱症医方
- 卷三临产须知异症
- 卷四产后诸症
- 卷五产后禁忌药物
- 卷六
- 产后二十九症医方
- 一、产后血块痛
- 二、产后去血多,或劳倦昏暗血晕
- 三、胞衣不下
- 四、产后头痛身热恶寒
- 五、产后乍寒乍热,胁痛或颈痛
- 六、产妇感寒,上攻则心痛,下攻则腹痛,且血块又痛
- 七、产后身热或夜间热或寒热往来
- 八、产后寒热往来,每日应期发作类疟
- 九、产后感寒心下痞满
- 十、产后感风寒咳嗽或身热
- 十一、产后伤食
- 十二、产后忿怒心胸满闷
- 十三、产后大便日久不通
- 十四、产后去血多或汗多,小便涩少或不通
- 十五、产后泄泻
- 十六、产妇
- 十七、产妇心神失守,妄言妄见,似邪,失血之故
- 十八、产妇足冷发厥,血块又痛
- 十九、产妇痢不分红白
- 二十、产后血脱大崩
- 二十一、产后霍乱吐痢
- 二十二、产后遍身痛
- 二十三、产后起居太早,产户感风寒作痛衣被等亦难近身体
- 二十四、产后发痈疽
- 二十五、产妇四肢麻木
- 二十六、产后目痛,昏热赤肿
- 二十七、产后因怒,或偶吐血
- 二十八、产后卒然口噤牙颤,手足抽搐类中风
- 二十九、产后烦躁口渴
- 卷七(上)产后论解三十二症医方
- 一、论血块
- 二、论血晕
- 三、论产后厥症
- 四、产后血崩
- 五、产后气短似喘
- 六、产后妄言妄见
- 七、产后伤食
- 八、产后忿怒
- 九、产后类疟
- 十、产后类伤寒二阳症
- 十一、产后类中风
- 十二、产后汗
- 十三、治产后盗汗
- 十四、产后口渴或兼小便不利
- 十五、产后类
- 十六、产后泻
- 十七、产后完谷不化
- 十八、产后痢
- 十九、产后霍乱
- 二十、产后呕逆不食
- 二十一、产后水肿(有针刺法附卷七下末篇)
- 二十二、产后怔忡惊悸
- 二十三、产后骨蒸
- 二十四、产后心痛
- 二十五、产后腹痛
- 二十六、产后小腹痛
- 二十七、产后遍身疼痛
- 二十八、产后腰痛
- 二十九、产后淋
- 三十、产后小便数
- 三十一、产妇流注
- 三十二、产后癫狂
- 卷七(下)、增补产后十二症
- 卷八医方类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