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黄胆,由脾胃湿热郁蒸,渐自身目如金,汗溺皆黄。经谓湿热相交,民病瘅也。丹溪云∶此如曲酱相似,湿热久 ,其黄乃成。海藏云∶凡病当汗不汗,当利小便不利,皆生黄。内治以清热泄湿主之。
分阴阳,(二百遍。)推三关,(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推补脾土,(三百遍。)抱肚揉,(一百遍。)揉脐左右旋。(各一百遍。)凡推用葱汤香麝水。
按∶黄胆宜辨阴阳,湿热阳黄多瘀热,烦渴大汗,脉必滑数,系胃腑湿热熏蒸,与胆液泄越,上而侵肺,则发黄。其色明如橘子。治在胃。且有表实里实之分,表实则无汗,治宜疏表,使黄从表解;里实则二便必秘,腹必满,治宜下夺,使黄从里解。若表里无证,则不可汗下,惟利小便而已。
阴黄,身冷汗出,脉必沉微,系脾脏寒湿不通,与胆液浸淫,外渍肌肉则发黄,其色晦如烟薰,治在脾,或宜温脾,以理中加茵陈主之。或宜温肾,以四逆加茵陈主之。且阴黄亦有体痛发热者,但身如薰黄,终不似阳黄如橘子色也。海藏治阴黄小便不利,烦躁而渴者,茵陈茯苓汤主之。
疸∶黄病也。疸有五,身目皆黄,寒热体倦者为黄胆;食已如饥,头眩,烦热身黄者为谷疸;大醉当风入水,心中懊 ,不食欲吐,面黄赤斑者,为酒疸;房劳,小腹满急,额上黑,手足心热,薄暮发热者为女劳疸;汗出染衣,色如柏汁,因身热汗出澡浴,水入毛孔而成者,为黄汗。方书治法具在,则无庸赘述,若徒以按摩诸法施之,则拘矣。(惕厉子)

- 黄疸《厘正按摩要术》
- 黄疸《中医内科学》
- 黄疸《扁鹊心书》
- 黄疸《友渔斋医话》
- 黄疸《经验丹方汇编》
- 黄疸《回春录》
- 黄疸《外科全生集》
- 黄疸《仁术便览》
- 黄疸《女科证治准绳》
- 黄疸《金匮翼》
- 黄疸(病毒性肝炎)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黄疸《医学心悟》
- 黄疸八《金匮悬解》
- 黄疸《医学摘粹》
- 黄疸辨《研经言》
- 黄疸《保婴撮要》
- 黄疸病《医宗金鉴》
- 黄疸《普济方·针灸》
- 黄疸病《医宗金鉴》
- 黄疸《证治准绳·女科》
- 黄疸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方论》
- 黄疸《凌临灵方》
- 黄疸病脉证并治《医宗金鉴》
- 黄疸《中医词典》
- 黄疸的发生机制《临床生物化学》
- 黄疸《老年百病防治》
- 黄疸的概念《病理生理学》
- 黄疸《小儿常见病单验方》
- 黄疸第五十九问《婴童百问》
- 黄疸《金匮悬解》
- 黄疸二《金匮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