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
东垣曰∶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陷入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如昼夜俱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也,当急泻其阳而峻补其阴。夫热入血室之症,妇人经水适来,或因损伤,谵言如见鬼状,宜小柴胡汤加生地主之。王太仆曰∶凡热来复去,不时而动,乃无根之虚火也,宜六君子汤加姜桂;不应,急加附子,或八味丸最善。
《可法良规》曰∶凡损伤之症有出汗者,当审其阴阳虚实而治之。若阴虚阳往乘之,则自汗,以甘寒之剂补其气,如补中益气汤之属是也。若阳虚阴往乘之,则发厥自汗,以甘温之剂助其阳,如参附汤之属是也。亦有因痛甚而自汗者,宜清肝火为主。亦有因阴阳损伤而自汗盗汗者,宜补气生血为主。若心孔一片汗出者,养其心血自止。

- 发热《伤科汇纂》
- 发热《医学真传》
- 发热《女科折衷纂要》
- 发热《广瘟疫论》
- 发热《金匮钩玄》
- 发热《沈氏女科辑要》
- 发热《盘珠集胎产症治》
- 发热《伤寒明理论》
- 发热《女科证治准绳》
- 发热《痘疹心法要诀》
- 发热《女科证治准绳》
- 发热《医效秘传》
- 发热《伤寒指掌》
- 发热《胎产指南》
- 发热《伤寒括要》
- 发热《中医内科学》
- 发热(附恶寒)《医学入门》
- 发热《伤寒寻源》
- 发热、谵语、昏瞀《古今医案按》
- 发热《丹溪手镜》
- 发热伴随症状辨病《常见病自测》
- 发热《伤寒六书》
- 发热辨痘已明时备用诸药《冯氏锦囊秘录》
- 发热《伤寒六书》
- 发热病人的家庭护理《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 发热《周慎斋遗书》
- 发热不止《保婴撮要》
- 发热《血证论》
- 发热部《本草易读》
- 发热《伤寒大白》
- 发热出痘粒满痂生《四圣悬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