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附法补

《医学从众录》书籍目录

钱院使主河间两解之法,利于实热之病,余又续景岳内托之法,利于虚寒之病。正法之外,得此两法,治伤寒无余蕴矣。

发表无汗病为逆,须审阴阳施补益。阳虚再造散如神,小建中汤生津液。东垣变用益气汤,只缘饥饱与劳役。又有无汗属阴虚,理阴归柴二方择。若宜凉解归葛煎,阳明温暑及时疫。阴阳两虚汗最难,大温中饮当考核。仲景驱外是恒经,各家内托亦上策。

李东垣云∶伤寒无内伤者,用仲景法;挟内伤者,十居八九,(劳役饥饱过度谓之内伤)只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又云∶尺脉迟者,不可发汗,当与小建中汤和之。和之而邪解,设不解,服至尺脉有力,乃与麻黄汤汗之。喻嘉言云∶宜小建中汤生其津液,津液充,便自汗而愈。陶节庵云∶伤寒服发表药而不作汗,名无阳症。宜再造散助阳以作汗。张景岳云∶阳根于阴,化于液,从补血而散。此云腾致雨之妙,则犹仲景所未及。观其自制数方,平散归柴饮温散大温中饮理阴煎,凉散如归葛饮,皆取邪从营解之义也。仲景重在驱邪,此则重在补正。驱邪是逐之于外,补正是托之于内。

法虽不同,而散寒之意则一也。

再造散

阳虚再造散称奇,附子辛参草桂 。羌活芎防姜枣入,或加芍药水煎之。(人参一钱、黄二钱、桂枝一钱、甘草五分、附子炮一钱、细辛七分、羌活八分、防风七分、川芎一钱,煨姜二片、大枣二枚,加芍药一撮,夏加黄芩石膏用之。)

建中汤

阳气素虚乏津液,伤寒温补必须急。桂枝倍芍加胶饴,小小建中大有益。(白芍三钱、桂枝、生姜各一钱五分、炙草一钱,水煎入饴糖三钱拌服。)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术归 ,炙草人参橘皮。姜枣柴升煎水服,六经加味始相宜。(炙 二钱、人参、白术当归、炙草各一钱、陈橘皮五分、柴胡升麻各三分、姜枣水煎服。)

太阳加羌活、 本、桂枝,阳明加葛根、倍升麻,少阳加黄芩半夏川芎,倍柴胡

太阴加枳实浓朴;少阴加甘草、橘皮;厥阴加川芎;变症发渴,加干葛元参,倍升麻。

理阴煎

熟地当归炙草姜,理阴煎剂最为良。方中加减须消息,肉桂加之用亦强。(熟地四钱、当归一钱五分、炙草一钱、干姜一钱五分,水二盅,煎八分服。)

归柴饮

归柴二味及甘草,伤寒平散用之好。大便多溏归易术,还有加减方中讨。(当归一两、柴胡五钱、炙草八分,水煎服。)

温中汤

伤寒温散大温中,参术柴胡肉桂同。草地麻黄姜归用,水煎去沫服为功。(熟地五钱、白术三钱、当归一钱、人参一钱、炙草八分、柴胡一钱、麻黄一钱、肉桂一钱、干姜一钱、白术二钱水二盅,煎七分,去浮沫,温服或略盖微汗。)

归葛饮

当归干葛两般宜,凉散方中此最奇。煎后好将凉水浸,徐徐服下汗来时。(当归五钱、干葛二钱,水二盅,煎一盅以冷水浸凉,徐徐服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从众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从众录》书籍目录
  1. 伤寒附法补《医学从众录》
  2. 伤寒附法(太医院院使钱编辑)《医学从众录》
  3. 伤寒腹满候《诸病源候论》
  4. 伤寒附法《伤寒心法要诀》
  5. 伤寒腹痛《冯氏锦囊秘录》
  6. 伤寒附法《医宗金鉴》
  7. 伤寒腹痛《幼幼新书》
  8. 伤寒妇人十指冷口唇紫色六十六法《针灸神书》
  9. 伤寒腹胀《中医词典》
  10. 伤寒伏阴脉大论用药之误《伤寒六书》
  11. 伤寒腹胀《症因脉治》
  12. 伤寒伏脉辩《伤寒六书》
  13. 伤寒腹胀秘方《华佗神方》
  14. 伤寒风温始终皆宜汗解说《医学衷中参西录》
  15. 伤寒感异气成温病坏候并疟证《伤寒总病论》
  16. 伤寒肺痿候《诸病源候论》
  17. 伤寒干呕《圣济总录》
  18. 伤寒方论《丹溪手镜》
  19. 伤寒干呕候《诸病源候论》
  20. 伤寒犯内伤《奇效简便良方》
  21. 伤寒刚?《圣济总录》
  22. 伤寒烦躁《圣济总录》
  23. 伤寒纲领《医学心悟》
  24. 伤寒烦闷候《诸病源候论》
  25. 伤寒纲领《医效秘传》
  26. 伤寒烦渴秘方《华佗神方》
  27. 伤寒膏《备急千金要方》
  28. 伤寒烦渴方九首《外台秘要》
  29. 伤寒歌《伤寒百证歌》
  30. 伤寒烦渴《圣济总录》
  31. 伤寒歌《脉诀乳海》

《医学从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