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中风症

《医学从众录》书籍目录

一火中之说,本于河间。河间举五志过极,动火而卒中。大法以白虎汤三黄汤沃之,所以治实火也;以逍遥散疏之,所以治郁火也;以通圣、凉膈散双解之,所以治表里之邪火也;以六味汤滋之,所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以八味丸引之,所谓从治之法,引火归原也;又地黄饮子,治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神妙无比。

地黄饮子

时贤徐灵胎云∶此治少阴气厥之方,庸医不察,竟以之治一切中风之症,轻则永无愈期,重则益其病而致死。医者病家,终身不悟也。

孙心典按∶舌喑不能言,有上焦为痰火阻塞者,宜转舌膏;有中风脾缓舌强不语者,宜资寿解语汤。惟有少阴脉萦舌本,气厥不至,名曰风,宜用地黄饮子温之。喻氏用资寿解语汤去羌、防,加熟地何首乌枸杞子甘菊花、黑芝麻天门冬治之。

资寿解语汤(俱见《时方》)

治中风脾缓,舌强不语,半身不遂。

一气虚类中,说本李东垣。东垣以元气不足则邪凑之,令人卒倒僵仆如风状。大法以六君子汤加黄 、竹沥姜汁治之,补中益气汤亦治之;卒倒遗尿,元气大虚,必重用白术人参、黄 ,加益智仁主之。又有恼怒气逆而厥,面青脉大,如中风象,宜景岳解肝煎主之。虚者六君子汤,加乌药青皮白芷主之。

一湿中之说,本于朱丹溪。丹溪以东南气温多湿,有病风者,非风也,由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二陈汤沙参苍术白术竹沥、姜汁主之,或单用半夏六钱,煎半盅,入生姜汁二滴,风化硝二钱,先治其标,或间服滚痰丸

亦谓之痰中,可用吐法,后理脾胃,先调经络,以竹沥汤主之。

竹沥汤

竹沥(二酒盏) 生葛汁(一酒盏) 生姜汁(一汤匙)

相合,作两服。

刘、朱、李三子发挥之外,后人又增恶中、食中、寒中、暑中四症。

一食中者,过饱食填太阴,上下之气不通而厥,以平胃散加减煎服,或探吐之,或以备急丸灌之。

备急丸 消暑丸(俱见《时方》)

一恶中者,入古庙山林古墓,及见非常怪物,感其异气,遂昏倒不知人事。其脉两手若出两人,乍大乍小,以苏合香丸灌之,或以平胃散雷丸二钱,雄黄精五分,藿香一二钱,以解秽,或焚降真香藿香、生 、川芎苍术皂角红枣,使正气自口鼻入。

一寒中者,或暴寒之气直入于内,手足厥冷,腹痛吐泻不止,遂昏倒不知人事,六脉细小,或沉伏,四肢唇口青黯,宜以生葱白一束,安脐中,以火斗熨之,或灸关元三十壮,以四逆汤灌之。

一暑中者,夏月感暑气,昏倒不省人事,自汗面垢,吐泻脉虚,以《千金》消暑丸灌之,立苏。又有长途赤日,卒倒不省人事,以热土取来围脐上,以热尿注之,即苏,或以生蒜捣水灌之。

续论真中风类中风攻痰之误

凡人将死之顷,阳气欲脱,必有痰声漉漉,是一身之津血,将渐化为痰而死也。时医于此症,开手即以胆南星石菖蒲直攻其痰,是直攻其津血,而速之死也。

医学真传》曰∶《本经》只有南星。并无胆星。南星色白味辛,禀金气而驱风豁痰,功同半夏。今人以牛胆制为胆星,味苦性冷。(庸医皆曰∶丸制者佳,不知愈制愈失其性,为祸更烈。)中风痰涎上涌,多属三焦火衰,土崩水泛,斯时助正散邪,壮火驱寒,尤恐不济,服之以苦冷之胆星,加之以清凉之竹沥,必至生阳灭绝而死。

孙心典按∶竹沥为中风必用之药,取其柔润以熄风,轻清以活络。而驱行经络之痰,在所后也。荆沥、生葛汁,亦是此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从众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从众录》书籍目录
  1. 类中风症《医学从众录》
  2. 类中风证《丹台玉案》
  3. 类中风总括《医宗金鉴》
  4. 类中风证《万病回春》
  5. 类中风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6. 类中风痉及语涩口噤不语筋挛螈等证论《胎产心法》
  7. 类中暑《中医词典》
  8. 类中风痉及语涩口噤不语筋挛等症论《妇科秘书》
  9. 累根《新修本草》
  10. 类中风《药症忌宜》
  11. 累根《证类本草》
  12. 类中风《友渔斋医话》
  13. 累根《名医别录》
  14. 类中风《轩岐救正论》
  15. 累累《中医词典》
  16. 类中风《文堂集验方》
  17. 累属《中医词典》
  18. 类中风《医学心悟》
  19. 累用经效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20. 类中风《明医指掌》
  21. 冷闭《中医词典》
  22. 类中风《产宝》
  23. 冷闭《金匮翼》
  24. 类中风《中医词典》
  25. 冷痹《中医词典》
  26. 类中风《傅青主女科》
  27. 冷齿《中医词典》
  28. 类中案《丁甘仁医案》
  29. 冷喘《中医词典》
  30. 类中《何澹安医案》
  31. 冷疮《圣济总录》

《医学从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