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治岭南诸病

《明医杂着》书籍目录

春秋时月,人感山岚瘴雾之气,发寒热,胸膈饱闷,不思饮食,此毒瓦斯从鼻口入内也。治当清上焦、解内毒、行气降痰,不宜发汗。

主方黄连(姜炒) 黄芩 木香 浓朴(姜制) 枳实(麸炒) 半夏(汤洗) 桔梗 柴胡 川芎木通(各一钱) 生甘草(七分) 升麻 苍术(泔浸盐水炒,各一钱五分)

上姜、水煎,食前热服。

愚按岭南炎方濒海,地卑土薄,故阳气常泄,阴气常盛,四时放花,冬无霜雪,一岁之间,暑热过半,穷腊久晴,或至摇扇。人居其间,气多上壅,肤多汗出,腠理不密,盖阳不反本而然也。阳燠既泄,则使人本气不坚,阳不下降,常浮而上,气浮而不坚,则玄府开疏,汗液易泄,故内寒外热、上热下寒之症由生也。治当固阳气、实腠理为主。若多用表散之药,则阳气愈虚,风邪益盛,鲜有不误者矣。苟系外邪为患,则当解散之。外邪既解,而病仍作,肺气伤也,用补中益气汤。若头目不清,胃气不能上升也,加蔓荆子。若饮食少思,胃气虚也,用四君子汤。若食而难化,脾气虚也,用六君子加芍药当归。若畏寒冷冻饮料食,或作吞酸,脾气虚寒也,前药更加炮姜;不应,再加吴茱萸四分,黄连二分。余各当推而治之。岭南瘴疠为患诸症,详见卫生篇。凡宦游此地者,当备此书而常览之。

若寒温失节,汗身脱衣巾,感冒风寒之气,气闭发热,头疼,此则伤寒类也。但岭南气温,易出汗,故多类疟,重则寒热不退,轻则为疟。南方气升,故岭南人得此病者,卒皆胸满,痰涎壅塞,饮食不进,与北方伤寒只伤表而里自和者不同。治当解表清热、降气行痰,此方用于寒凉时月,及虽在温暖时而感冒风寒者。

羌活 苍术(泔浸) 柴胡 黄芩 橘红 半夏(汤洗) 枳实 甘草(炙) 川芎(各一钱)

上姜、水煎,食前服,渣随服,取汗出止服。

愚按前症若内停饮食,外感风寒,用藿香正气散;若脾气虚弱,而寒热,作呕,用金不换散。盖岭南之地,湿热熏蒸,腠理不闭,津液妄泄,阳气内虚,法当调补肺气为主。盖肺主气而司腠理,肺气虚则腠理不密,故津液妄泄,多患前症。若外邪既去,当补脾土以生肺金。

瘴疟、时疟寒热往来。

柴胡 知母(各一钱五分,炒) 苍木(泔浸) 黄芩(酒炒) 干葛 陈皮 半夏(汤洗)

川芎(各一钱) 甘草(七分,炙)

上姜三片,乌梅二个,水煎,侵晨、午前服。

愚按前症若因外邪未解,而寒热往来者,宜用原方解散之;若因脾气素弱,或服前药外邪既去而寒热不止,或欲呕少食者,脾气亏损也,宜用补中益气汤加半夏、干葛、茯苓调补之。若午前寒热,属气虚,用四君子加当归升麻;若午后寒热,属血虚,用八珍汤加柴胡、升麻。大凡病久气虚而血弱者,必发热,须用四君之类调补脾胃,脾胃一健,气血自生。若误认为血虚而用四物沉阴之剂径生其血,则脾土复伤,诸脏皆病,虚症蜂起,反为难治,甚致不救。

疟久者,加人参一钱五分,当归一钱;汗多者,去苍术,换白术,加白芍药(酒炒)一钱五分。

愚按疟久不愈,属中气虚不能滋养诸脏,但调补脾胃,诸病自退。其汗自出者,乃阳气虚而不能卫固于腠理也,用四君加归、 、陈皮;未应,加姜、桂。手足逆冷,急加附子盗汗者,阴虚而腠理不密也,宜用八珍加肉桂五味子烦热作渴,暂用当归六黄汤,其中三黄俱炒黑,倍加参、 ,汗既止,仍用八珍散之类。若肾气素虚,发热作渴,宜六味丸。手足逆冷,或痰气上攻,宜用八味丸。若邪气既散,而寒热仍作,此真气虚也,即用补中益气汤。若气血虚而寒热者,用八珍汤。若治失其宜,则元气亏损,变症百出,不但久疟而已矣。

疟后变成痢疾,宜从虚治,故用补脾胃药。

黄连(炒) 木香 缩砂 黄芩(炒) 橘皮 白术 当归(酒洗,各一钱) 白芍药(炒,二钱)甘草(炙,五分)

上姜、水煎,食前服。

愚按前症乃病气有余、形气不足而变症也,宜用原方,以清解脾胃邪热。若病气形气俱不足而不能愈,宜补中益气汤滋养诸脏自愈。

若温暑之月,民病天行瘟疫热病,治宜清热解毒之剂,兼治内外,愈后随当调理脾胃,以壮元气。

枯黄芩 升麻 干葛 知母(酒炒,各一钱) 人参 石膏 白芍药(各一钱半) 黄连(酒炒,四分)甘草(七分) 羌活(二钱) 生地黄(酒洗,五分)

上姜、水煎,食前热服,渣继服。

愚按前症若邪在足阳明,表里不解者,宜用本方和解之。若疏通过度,胃气亏损,而发热烦渴者,用竹叶黄 汤以生津液;若误汗亡阳,而发热烦渴者,用升阳益胃汤;若误下亡阴。而发热烦躁者,用理中汤

若胸膈痞闷,痰涎壅塞者,加枳实、半夏各一钱,生姜汁四、五匙。脾胃不实,加白术一钱半。

愚按前症若形病表里俱实,而痰邪痞闷者,宜用本方。若脾肺气虚,痰涎不得运化而痞闷者,宜用六君子,少加桔梗枳壳。若脾胃虚弱,不能摄涎归源而痞闷者,宜用六君、炮姜

若时气发热,变为黄病,所谓瘟黄也。治宜内泻湿热。

茵陈 黄连(姜水炒) 山栀仁 白茯苓 浓朴(姜水炒) 木通 白术 人参(各一钱)木香(七分) 白芍药(酒炒) 干葛(各一钱半)

上姜、水煎,食前服,渣继服。

愚按前症若因湿热壅滞所致者,宜用此方。若因病久元气益虚,而脾之正色见于外者,宜用补中益气加茵陈茯苓。若中气虚寒,四肢厥冷,或浮肿、黑黄者,用人参理中汤加茯苓、茵陈。观东坡任黄州,用圣散子,正谓此意。土人不知,反用槟榔导损真气,疏泄腠理,外邪易感,病由是作。若节饮食、慎起居、适寒暑、固元气,以却外邪,虽患是症,亦为轻浅。嘉靖甲申春,南都大疫,煎圣散子,普济老幼并服,来者接踵,死者塞途,良可哀悯!殊不知此方因岭南风土而作,且浙之与广,相去万里,殊域异方,天时人事,大不相侔,岂有概一治疗而无误者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明医杂着》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明医杂着》书籍目录
  1. 拟治岭南诸病《明医杂着》
  2. 拟张令韶《伤寒直解》辨证歌《吴医汇讲》
  3. 拟治诸方《明医杂着》
  4. 拟用诸法《时病论》
  5. 妳(nǎi)疬《中医词典》
  6. 拟用诸法《时病论》
  7. 妳(nǎi)疬《中医词典》
  8. 拟用诸法《时病论》
  9. 《中医词典》
  10. 拟用诸法《时病论》
  11. 《中医词典》
  12. 拟用诸法《时病论》
  13. 《周慎斋遗书》
  14. 拟用诸法《时病论》
  15. 逆产《圣济总录》
  16. 拟用诸法《时病论》
  17. 逆产《中医词典》
  18. 拟用诸法《时病论》
  19. 逆产《中医词典》
  20. 拟用诸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21. 逆产《卫生易简方》
  22. 拟用诸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23. 逆产方一十二首《外台秘要》
  24. 拟用诸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25. 逆产横生《奇效简便良方》
  26. 拟用诸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27. 逆产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28. 拟用诸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29. 逆产候《诸病源候论》
  30. 拟用诸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31. 逆传《中医名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