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凡泄泻病误服参、 等甘温之药,则病不能愈,而或变为黄胆。盖泄属湿,甘温之药能生湿热,故反助病邪,久则湿热甚而为疸矣。惟用苦寒泻湿热、苦温除湿寒则愈。泄止后脾胃虚弱,方可用参、 等药以补之。
愚尝治少宰李蒲汀,庚寅冬,湿热泄泻,因未生子,惑于人言淡渗之剂能泻肾,而服参、 等药,后变黄胆,小便不利,腹胀,胸痞。余曰∶有是病必用是药,须以淡渗疏导其湿热。遂用茵陈五苓散,诸症顿退。至辛卯冬生子。

- 泄泻《明医杂着》
- 泄泻《仁术便览》
- 泄泻《明医杂着》
- 泄泻《吴鞠通医案》
- 泄泻《推拿抉微》
- 泄泻《医学心悟》
- 泄泻《竹林女科证治》
- 泄泻《丹溪心法》
- 泄泻《回春录》
- 泄泻《医学摘粹》
- 泄泻《文堂集验方》
- 泄泻《医学摘粹》
- 泄泻《医学实在易》
- 泄泻《卫生易简方》
- 泄泻《脉症治方》
- 泄泻《明医指掌》
- 泄泻《麻科活人全书》
- 泄泻《明医指掌》
- 泄泻《丹溪手镜》
- 泄泻《儒门事亲》
- 泄泻《丹溪治法心要》
- 泄泻《证治汇补》
- 泄泻《友渔斋医话》
- 泄泻《古今医案按》
- 泄泻《奇效简便良方》
- 泄泻《古今医案按》
- 泄泻《校注医醇剩义》
- 泄泻《顾松园医镜》
- 泄泻《医学从众录》
- 泄泻《万病回春》
- 泄泻《幼科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