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用诸法

《时病论》书籍目录

清营捍疟法∶治暑疟恶寒壮热,口渴引饮。

连翘(一钱五分,去心) 竹叶(一钱五分) 扁豆衣(二钱) 青蒿(一钱五分) 木贼草(一钱) 黄芩(一钱,酒炒) 青皮(一钱五分)

西瓜翠衣一片为引。

此治暑疟之法也。夫暑气内舍于营,故君以翘、竹清心,却其上焦之热。臣以扁衣解暑,青蒿祛疟。

佐以木贼发汗于外,黄芩清热于内。古云疟不离乎少阳,故使以青皮引诸药达少阳之经,瓜翠引伏暑透肌肤之表。

辛散太阳法∶治风疟寒少热多,头痛自汗,兼治伤寒伤湿。

桂枝(一钱) 羌活(一钱五分) 防风(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前胡(一钱五分) 淡豆豉(三钱)

生姜二片,红枣三枚,煎服。

凡外邪袭人,必先伤于太阳之表。疟虽因于伏暑,又必因外感秋风而触发也。盖风疟有风在表,故宜辛散之方。其中桂、羌、防、草,即成方桂枝羌活汤,本治风疟之剂也。内加前胡散太阳,复泄厥阴。淡豉解肌表,且祛疟疾。更加攘外之姜,安内之枣,表里俱安,何疟之有哉!

宣透膜原法∶治湿疟寒甚热微,身痛有汗,肢重脘懑。

浓朴(一钱,姜制) 槟榔(一钱五分) 草果仁(八分,煨) 黄芩(一钱,酒炒) 粉甘草(五分) 藿香叶(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姜制)

生姜三片为引。

此师又可达原饮之法也。方中去知母之苦寒及白芍之酸敛,仍用朴、槟、草果,达其膜原,祛其盘踞之邪,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拟加藿、夏畅气调脾,生姜破阴化湿,湿秽乘入膜原而作疟者,此法必奏效耳。

清凉透邪法∶(见前)

清热保津法∶(见前)

宣窍导痰法∶(见前)

芳香化浊法∶(见前)

和解兼攻法∶治寒热疟疾,兼之里积。

柴胡(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酒炒) 半夏(一钱五分,姜制) 甘草(六分)元明粉(二钱) 熟军(二钱) 枳壳(一钱五分)

流水煎服。

柴、芩、夏、草以和解,元明、军、枳以攻里,此仿长沙大柴胡之法也。

甘寒生津法∶治瘅疟独热无寒,手足热而欲呕。

生地(五钱) 大麦冬(三钱,去心) 连翘(三钱,去心) 竹叶(一钱五分) 北沙参(三钱) 石膏(四钱,煨)

蔗浆梨汁每一盏冲服。

《金匮》瘅疟条下,但云∶以饮食消息止之。嘉言主以甘寒生津可愈。丰立是法,即遵斯训也。首用生地、麦冬,甘寒滋腻以生津液。此证不离心肺胃三经,故以翘、竹清心,沙参清肺,膏、蔗清胃,梨汁生津。

宣阳透伏法∶治牝疟寒甚热微,或独寒无热。

干姜(一钱) 淡附片(一钱) 浓朴(一钱,姜制) 苍术(一钱,土炒)草果仁(一钱,煨) 蜀漆(一钱五分)

白豆蔻三颗,去壳细研分冲。

干姜宣其阳气,附子制其阴胜,浓朴开其滞气,苍术化其阴湿,草果治独胜之寒,蜀漆逐盘结之疟,佐以豆蔻,不惟透伏有功,抑且散寒化湿,施于牝疟,岂不宜乎!

化痰顺气法∶(见前)

楂曲平胃法∶(见前)

驱邪辟祟法∶治鬼疟寒热日作,多生恐怖,脉来乍大乍小。

龙骨(三钱, ) 茯苓(三钱,雄黄染黄) 茅苍术(一钱,土炒) 广木香(五分) 柏子仁(三钱,正粒) 石菖蒲(五分)

桃叶七片为引。

(方解删)

补气升阳法∶治气虚患疟,寒热汗多,倦怠食减。

西潞参(三钱,米炒) 上黄 (二钱,蜜炙) 于潜术(二钱,米炒) 粉甘草(五分,炙) 广陈皮(一钱五分) 当归身(二钱,酒炒) 绿升麻(五分) 柴胡梢(五分)

加生姜二片、红枣三枚为引。

此东垣补中益气汤也。首用参、 、术、草以补其气,陈皮以行其气,弗使补而呆滞,俾其补而灵动也。当归以活其血,血气流行,则邪不能容矣。升、柴提其疟邪,姜、枣和其营卫。此方治虚疟,最为确当。

营卫双调法∶治洒寒烘热,脉濡且弱,虚疟、劳疟并宜。

桂枝(一钱) 黄 皮(二钱,蜜炙) 当归身(一钱五分,土炒) 白芍(一钱,土炒) 西潞参(三钱) 甘草(五分,炙)

加生姜二片,红枣三个,煎服。

古人云∶胃者卫之源,脾者营之本,今脾胃累虚而作寒热者,宜以营卫双调。故用桂、 护卫,归、芍养营,参、草补益胃脾,姜、枣调和营卫,此从源本立方,勿见寒热,便投和解。

调中畅气法

双甲搜邪法∶治三日疟,久缠不愈。

穿山甲(一钱,醋炙) 鳖甲(一钱五分,炙) 木贼草(一钱,去节) 嫩桂枝(一钱) 制首乌(三钱) 鹿角霜(二钱) 东洋人参(二钱) 当归身(二钱,土炒)

头服轻煎,次服浓煎。

疟邪深窜而成三疟者,须此法也。穿山甲善窜之物,主搜深踞之疟。鳖甲蠕动之物,最搜阴络之邪。木贼中空而轻,桂枝气薄而升,合而用之,不惟能发其深入于阴分之邪,而且能还于阳分之表。以何首乌养其阴也,鹿霜助其阳也,人参益其气也,当归补其血也,阴阳气血并复,则疟邪自无容身之地矣。

清宣温化法∶治秋时晚发之伏暑,并治湿温初起。

连翘(三钱,去心) 杏仁(二钱,去皮尖研) 栝蒌壳(三钱) 陈皮(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制半夏(一钱) 甘草(五分) 佩兰叶(一钱)

荷叶二钱为引。

连翘寒而不滞,取其清宣;杏仁温而不燥,取其温化∶蒌壳宣气于上,陈皮化气于中,上中气分,得其宣化,则新凉伏气,皆不能留;茯苓、夏、草,消伏暑于内;佩兰荷叶,解新邪于外也。

润下救津法∶(见前)

辛温解表法∶(见前)

清凉涤暑法∶(见前)

苦温平燥法∶(见后)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时病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时病论》书籍目录
  1. 拟用诸法《时病论》
  2. 拟用诸法《时病论》
  3. 拟用诸法《时病论》
  4. 拟用诸法《时病论》
  5. 拟张令韶《伤寒直解》辨证歌《吴医汇讲》
  6. 拟用诸法《时病论》
  7. 拟治岭南诸病《明医杂着》
  8. 拟用诸法《时病论》
  9. 拟治诸方《明医杂着》
  10. 拟用诸法《时病论》
  11. 妳(nǎi)疬《中医词典》
  12. 拟用诸法《时病论》
  13. 妳(nǎi)疬《中医词典》
  14. 拟用诸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15. 《中医词典》
  16. 拟用诸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17. 《中医词典》
  18. 拟用诸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19. 《周慎斋遗书》
  20. 拟用诸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21. 逆产《圣济总录》
  22. 拟用诸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23. 逆产《中医词典》
  24. 拟用诸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25. 逆产《中医词典》
  26. 拟用诸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27. 逆产《卫生易简方》
  28. 拟用诸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29. 逆产方一十二首《外台秘要》
  30. 拟古天平法马数《类经图翼》
  31. 逆产横生《奇效简便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