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逆

《医学正传》书籍目录

韵书∶HT 与KT 通,气上逆作声之名也。古方皆以KT 为咳逆,诸书又多误以咳嗽为咳逆,孙真人又误以哕为咳逆,亦有书为吃逆者,皆误也。KT ,于立切。

《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丹溪曰∶KT ,病气逆也,以其气自脐下直冲,上出于口之名也。东垣谓火与元气不两立,又谓火为元气之贼。古方悉以胃弱言之而不及火,且以丁香柿蒂竹茹陈皮等剂治之。未审孰为降火,孰为补虚?人之阴气根据胃为养,胃土损伤则木来侮之矣,谓之土败木贼也。阴为火所乘不得内守,木挟相火之势,故其气直冲清道而上。言胃弱者,阴弱也,虚之甚也,病者见此似为危证。根据正法而治之者,尚不能保其一、二,而况误医者乎。虽然,亦有因实而为KT 者,不可不审。或因饮食太过,填塞胸中,而气不得升降者。或有痰闭于上,火起于下,而气不得伸越者。有为伤寒热病,阳明内实,过期而失下,清气不得升,浊气不得降,以致气不宣通而发KT 者。凡若此者,皆实证也。医者宜专心致意,察审虚实而调治之,不可妄为处治,以夭人之天年也,幸甚。

脉法

脉浮而缓者,易治;弦急而按之不鼓者,难治。脉结或促或微,皆可治。脉代者危。右关脉弦者,木乘土位,难治。

方法

丹溪曰∶大率有痰,有气虚,有虚火上冲,视有余不足治之。痰与食在上者吐之,人参芦稀涎散之类。

不足者补之,人参白术煎汤下大补丸

痰用陈皮半夏,气虚用人参白术,阴火用黄连黄柏滑石,或吐或补,随证施治。

KT 逆自利,滑石甘草黄柏芍药、人参、白术、陈皮,加竹沥服。

痢疾发KT ,用人参白术煎汤,调益元散频服,自止。

(以上丹溪方法凡六条)

陈皮竹茹汤(活人) 治伤寒余热未解,气虚发KT 。

甘草(炙,一钱) 人参(二钱) 陈皮(去白,三钱) 青竹茹(四钱)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橘皮半夏生姜汤 治气虚有痰发KT 。

陈皮 半夏生姜 人参 通草(各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六君子汤(局方) 治痰挟气虚发KT 。

陈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 甘草(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新汲水煎服。

(丹溪活套)云∶凡伤寒发KT 有四证,不可不辨。有中气不足,脉虚微,气不相续而发KT 者,宜用补中益气汤生脉散、黄柏以降虚火,或少加附子,服之立愈。有阳明内实,失下而发KT 者,宜大承气汤下之而愈。有渴而饮水太过,成水结胸,而又发KT 者,宜小陷胸汤,或用小青龙汤麻黄,加附子,治水寒相搏发KT ,大妙。有传经伤寒热证,医者误用姜、桂等热药,助起火邪,痰火相搏而为咳逆者,宜用黄连解毒白虎汤竹沥之类治之。

(祖传方)

灸咳逆法∶乳根二穴,直乳下一寸六分,妇人在乳房下起肉处陷中,灸七壮即止,其效如神。

又气海一穴,直脐下一寸半,灸三七壮,立止。

(医案)

东阳李氏子,病伤寒阳明内实,医与补药治而成发KT ,十日后召予。诊其脉长而实大,与大承气汤大下之,热退而KT 亦止。

盘松周氏子,得伤寒证,七日热退而KT 连声不绝。举家 徨,召予诊其脉,六脉皆沉细无力,人倦甚。以补中益气汤作大剂,加炮附子一钱,一日三帖,兼与灸乳根、气海三处,当日KT 止,脉亦充而平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正传》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正传》书籍目录
  1. HT逆《医学正传》
  2. HT裂疮口《外科启玄》
  3. HT皮疮《医门补要》
  4. HT疮《丹溪治法心要》
  5. HT沙《痘疹心法要诀》
  6. HT脖子猴HT《松峰说疫》
  7. HT痧秘方《华佗神方》
  8. HT病头《慈幼便览》
  9. HT舌喉痈《重订囊秘喉书》
  10. HT 鱼《医学入门》
  11. HT症《喉舌备要秘旨》
  12. HT 鱼《医学入门》
  13. HT症门(附?)《丹台玉案》
  14. HT 米《饮食须知》
  15. HyperApoB的病理生理《动脉粥样硬化》
  16. HT 菜《饮食须知》
  17. H因子《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18. HT《经络全书》
  19. H因子受体《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20. HRP标记凝集素及凝集素抗体的制备《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1. I《医学统计学》
  22. Hp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3. I《医学遗传学基础》
  24. Hp与胃癌的流行病学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5. I《传染病》
  26. Hp消化性疾病中的致病作用《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7. ICC的几种特殊应用《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8. Hp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9. ICC的双重染色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30. 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31. ICC在铺片中应用《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医学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