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书籍目录

金匮云。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惊自外邪触入而动。故属阳。阳变则脉动。悸自内恐而生。故属阴。阴耗则脉弱。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此形寒饮冷。经脉不利。水停心下而致动悸。故用麻黄以散营中寒。半夏以散心下水。与伤寒水停心下用小青龙汤无异。首论以脉弱为悸。而此汤用麻黄半夏散寒治水。知其脉必不弱。非弦即紧。盖脉弱为心气不足。岂此药所宜用乎。用丸不用汤者。取缓散水。不取急汗也。

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茯苓汤主之。

呕逆痰饮为胸中阳气不得宣散。眩亦上焦阳气不能升发所致。故半夏生姜并治之。悸则心受水凌。非半夏可独治。必加茯苓以去水。水去则神安而悸愈矣。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颠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瘦人火水之盛。为水邪抑郁。在阴分不得升发。故于脐下作悸。及至郁发。转入于阳。与正气相击。在头为眩。在顶为颠。肾液上逆为吐涎沫。故用五苓以伐肾邪。利水道。水去火自安矣。悸即怔忡之谓。心下惕惕然跳。筑筑然动。怔怔忡忡。本无所惊。自心动而不宁。即所谓悸也。心虚而停水。则胸中渗漉。水既上乘。心火恶之。心不自安。使人有怏怏之状。常筑筑然动。是则为悸。盖水衰火动则为烦。水乘火位则为悸。原病式曰。水衰火旺。必烦渴引饮。水停心下而为悸也。心下悸有气虚血虚。属饮属火之殊。夫气虚者。由阳气内微。心下空虚。内动为悸。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惊悸狂眩。千金定志丸、千金茯神汤。或六君子加菖蒲远志。血虚者。由阴气内虚。虚火妄动。归脾汤丹参麦冬。停饮者。水停心下。侮其所胜。心主畏水。不能自安。故惕惕而动。半夏茯苓汤茯苓甘草汤。或二陈汤白术猪苓泽泻。有表邪挟饮。半夏麻黄丸、小青龙汤选用。火旺者。因水不能制火。故时悸时烦。跳动不宁。天王补心丹。不应。六味丸五味麦冬远志。有邪气攻击而悸者。宜审其何邪而后治之。有营卫涸流。脉来结代者。必补气益血生精。炙甘草汤。因痰饮而悸。导痰汤枣仁。有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也。温胆汤加川连。其脐下悸动。肾气上凌也。五苓散辰砂。有所求不遂。或过误自悔。 懊嗟吁。独语书空。若有所失。温胆汤人参柏子仁。胸中痞塞。不能饮食。心中常有歉。爱居暗处。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无地。此卑 之病。藿香正气散。虚者。人参养荣汤。有真心跳。乃血少。非惊悸也。又或梦中如堕岩崖。或睡中忽自身体跳动。此心气不足也。归脾汤朱砂安神丸。肥人多属痰饮。瘦人多属血虚与阴火上冲。夫悸之证状不齐。总不外于心伤而火动。火郁而生涎也。若夫虚实之分。气血之辨。痰与饮。寒与热。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在临证辨之。

〔诊〕 沉细属饮。结代者。虚而有饮。虚弱者。属气虚。沉数者。为血热。尺中弦紧。为肾气凌心。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石顽治老僧悟庵。心悸善恐。遍服补养心血之药。不应。天王补心丹服过数斤。悸恐转增。面目四肢。微有浮肿之状。乃求治于石顽。察其形。肥白不坚。诊其脉。濡弱而滑。此气虚痰饮侵渍于膈上也。遂以导痰汤稍加参、桂通其阳气。数服而悸恐悉除。更以六君子加桂。水泛作丸。调补中气而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张氏医通》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张氏医通》书籍目录
  1. 《张氏医通》
  2. 《医学纲目》
  3. 《证治准绳·类方》
  4. 《中医词典》
  5. 《证治准绳·杂病》
  6. 祭神应王文《阴证略例》
  7. 《医碥》
  8. 继洲杨先生治症总要认症定穴治法《针灸易学》
  9. 《医碥》
  10. 继洲杨先生胜玉歌认症定穴治法《针灸易学》
  11. 《丹溪手镜》
  12. 继母草《证类本草》
  13. 《医效秘传》
  14. 继发于全身性疾患的肾小球疾病《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5. 《伤寒明理论》
  16. 继发性青光眼《眼科学》
  17. 悸部《本草易读》
  18. 继发性青光眼《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9. 悸门《张氏医通》
  20.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医学免疫学》
  21. 悸心痛《中医词典》
  22.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医学免疫学》
  23. 寄冯蕙庭君调养脾胃论《评琴书屋医略》
  24.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病理学》
  25. 寄居虫《证类本草》
  26.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7. 寄居虫《本经逢原》
  28. 继发性免疫缺陷《人体寄生虫学》
  29. 寄奴草《本草易读》
  30. 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
  31. 寄生艾茶《茶饮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