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头风(附眉棱骨痛)

《医学入门》书籍目录

头风项强分偏正,

素有痰者,或栉沐取凉,及醉饱仰卧,贼风入脑、入项,入耳、入鼻,自颈项以上,耳、目、口、鼻、眉棱之间,有一处不若吾体,皆其渐也。有头皮浮顽,不自觉者,有口舌不知味者,或耳聋,或目痛,或眉棱上下掣痛,或鼻中闻香极香、闻臭极臭,或只呵欠,而作眩冒之状;甚则项强硬,身体拘急,宜川芎茶调散,或祛风通气散主之,此正头风也。偏左痛者,多血虚,或有火,或风热;偏右痛者,多气虚,或郁滞,或痰,或风湿。要知正痛,常兼左右病邪。凡头痛,久则为风也。

兼湿兼热阴暖定;

风湿肿痛连肩背,或遇阴雨则甚者,羌活胜湿汤。风热头痛重大,遇热则发,消风散倍荆、防;热甚,二陈汤加荆、防、薄荷;便闭,更加大黄微利之;热微,二陈汤加酒芩、防风、芎、芷。

湿痰痛密多右边,

湿痰,发则痛密无间,二陈汤加南星苍术川芎细辛少许。

血虚晚重为左病。

血虚者,朝轻夕重,古芎归汤,或四物汤加荆、防、白芷薄荷。若气虚者,朝重晚轻,多属右边,宜补中益气汤加芎、辛。阳虚甚者,单白芷丸,用参、附煎汤下。

久甚火郁裹重绵,

头风发时,闷痛必欲绵帕裹包者,热郁也,宜凉血泻火为主,佐以辛温散表从治,二陈汤加酒炒黄芩,及荆芥、薄荷、川芎石膏细辛,或消风百解散防风通圣散

有三阳热郁,头痛不敢见光,喜置冰于顶者,宜辛凉,汗、吐、下三法并行乃愈。又有偏痛年久,便燥、目赤眩晕者,乃肺乘肝,气郁血壅而然,宜大承气汤下之。外用大黄芒硝为末,井底泥调涂两太阳穴上,乃愈。

不妨外感相兼并;

素患头风,因外感而发者,恶寒、头面多汗,宜分偏正,专治头风,而外感自散。如头风发方愈,而后外感自汗者,加味乌荆丸。因七情发,多吐逆、寒热者,参苏饮主之;无寒热者,二陈汤加乌药、川芎。

眉棱眶痛或羞明,无非痰与风热甚。

风痰眉心痛者,二陈汤吞青州白丸子。眉棱骨痛,连目不可开、昼静夜剧、身重者,导痰汤。湿痰眉眶骨痛、体重者,芎辛汤导痰汤,加川乌白术。寒湿,芎辛汤,加川乌附子、姜、桂、南星。风热眉棱骨痛甚者,古防风汤加酒黄芩;风虚,加川乌、草乌、细辛,或金枣丹。血虚挟风,羞明、眉眶痛甚者,生熟地黄丸,或四物汤,加羌、防;气虚挟风,安神汤。通用谢传点眼丹搐鼻药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入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入门》书籍目录
  1. 头风(附眉棱骨痛)《医学入门》
  2. 头风《金匮钩玄》
  3. 头风(头眩 又见头旋)《针灸资生经》
  4. 头风《也是山人医案》
  5. 头风白屑《圣济总录》
  6. 头风《回生集》
  7. 头风白屑方四首《外台秘要》
  8. 头风《叶天士医案精华》
  9. 头风白屑兼生发方八首《外台秘要》
  10. 头风《明目至宝》
  11. 头风白屑秘方《华佗神方》
  12. 头风《古今医彻》
  13. 头风及头痛方一十首《外台秘要》
  14. 头风《金针秘传》
  15. 头风及头痛方一十首《外台秘要》
  16. 头风《丹溪治法心要》
  17. 头风兼目疾论《银海指南》
  18. 头风《丹溪心法》
  19. 头风论并方《卫生宝鉴》
  20. 头风《卫生易简方》
  21. 头风论治《类证治裁》
  22. 头风《目经大成》
  23. 头风脉候《类证治裁》
  24. 头风《证治汇补》
  25. 头风秘方《华佗神方》
  26. 头风《临证指南医案》
  27. 头风面肿《仁术便览》
  28. 头风《普济方·针灸》
  29. 头风摩散方《备急千金要方》
  30. 头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31. 头风塞鼻方《急救广生集》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