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门主论

《疡医大全》书籍目录

林氏曰∶或问方书云∶脱肛有气虚者,有血虚者,有血热或火盛者,人患此四者甚多,何遂至于脱肛也?答曰∶肛乃大肠之尽处,凡有形之糟粕从此而出,为人一身之门户,虚滑则滞下不收,枯燥则坚涩而难于转出,皆足以致病,而必责之于一气。盖凡有形之物,全赖无形之元气以转运出入,且肺与大肠为表里,而肺正统一身之元气,故人之登圊,亦由元气为之传导,使大肠有形之糟粕,得以传导而出,出已则清升之气复自下而上达于脏腑腠理四肢,是为常度。若脾肺久虚,气血亏损,则统运转输之机不利,全藉勉力努送而出。久久气滞,则肛门因之脱下矣。其次有病久气虚,气陷而自脱者;亦有气虚不能传导,而血随因之枯涩,于是努力挣脱者;有阳明燥火亢极而热结便燥难出,因用力强挣,火性下迫肛门脱出者;有老年血燥,或产后血虚,液燥结滞难下,气弱无力以送,勉强挣脱者。有久泻或久痢,气血两虚,湿热下陷于大肠,因而滑脱者;有小儿亦因泻痢气虚,湿火下迫而脱者,总由气血不和,失其转输传导出入升降之常度,则有是证。自在医者参其脉证,体其虚实以治之。(《活人录汇编》)

又曰∶久病虚陷自脱者,脉必虚微无力,以补气升提为主;气虚血竭,努力挣脱者,脉必涩弱而虚数,当以益气之中,加补血润燥升清之剂;大肠实火燥结,肛门肿痛而下迫者,其脉洪大而数,或沉实有力,以清火解毒之中,佐以升提;老年产后,总由气虚血少,脉必涩数无力,当以滋补升提;久泻久痢,无论大小脉,必虚微沉弱,虽主补益升提;倘余病未清,则清补相兼。(《活人录汇编》)

《医论选要》曰∶脱肛治法,内宜温胃浓肠,收敛解毒之剂,外宜温汤频洗令和软,然后摩挲而入,则自愈矣。

冯鲁瞻曰∶夫肺与大肠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门也,肺实则温,温则内气充而有所蓄。虚则寒,寒则内气馁而不能收。是以肠头出露矣。多得于久痢不止,里急后重,努力肛开,外风所吹而致者;或伏暑暴注洞泻,肠头不禁者;或禀赋怯弱,易于感冷,啼叫努气,大肠虚脱者。盖泻痢未有不因风、暑、湿、热伤脾,脾虚则肺气即弱,大肠亦虚,土为金母,母虚不能生金,是以少被风冷,则肠头即为虚脱。治宜补脾温胃,使金受母之益而上升,次投固肠之剂。外用熏掺等方,若久出而坚者,先以温暖药汤浇软,渐渐纳入。

又曰∶肛门为大肠之使,大肠受热受寒,皆能脱肛。且大肠者传导之官,肾者作强之官,酒色过度,则肾虚而盗泄母气,肺因以虚,大肠气无所主,故令脱肛。小儿血气未壮,老人血气已衰,皆有此证。

按丹溪所论,脱肛因气虚血虚者固多,亦有因气热血热者,宜兼脉候详察。气虚者补气,参、 、术、草、制升麻之类;血虚者四物汤;血热者凉血四物汤加炒柏;气热者条芩、升麻之类,并宜升提。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疡医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疡医大全》书籍目录
  1. 脱肛门主论《疡医大全》
  2. 脱肛门主方《疡医大全》
  3. 脱肛秘方《华佗神方》
  4. 脱肛门(二则)《辨证录》
  5. 脱肛脱囊《推求师意》
  6. 脱肛门《医方考》
  7. 脱肛证《明医指掌》
  8. 脱肛门《张氏医通》
  9. 脱肛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0. 脱肛门《幼科切要》
  11. 脱肛痔《中医词典》
  12. 脱肛论治《类证治裁》
  13. 脱肛痔《外科十三方考》
  14. 脱肛论《婴童类萃》
  15. 脱肛痔证候(幼幼汇集 下)《古今医统大全》
  16. 脱肛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7. 脱跟风《解围元薮》
  18. 脱肛历年不愈方三首《外台秘要》
  19. 脱骨疔《中医词典》
  20. 脱肛候《诸病源候论》
  21. 脱骨断筋方《救伤秘旨》
  22. 脱肛候《诸病源候论》
  23. 脱骨疽《中医词典》
  24. 脱肛候《诸病源候论》
  25. 脱骨疽《奇效简便良方》
  26. 脱肛肛痒《幼科释谜》
  27. 脱骨疽《外科全生集》
  28. 脱肛方三首《外台秘要》
  29. 脱骨疽秘方《华佗神方》
  30. 脱肛大小总论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31. 脱管锭《中医词典》

《疡医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