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蕈、耳痔门主论
王肯堂曰∶耳蕈、耳痔,则不作脓,亦不作寒热,外无壅肿。但耳塞不通,缠绵不已,令人耳聋。(《准绳》)
陈实功曰∶又有耳挺,结于窍内,气脉不通,疼痛不止,当用白降丹点之,化尽乃愈。(《正宗》)
窦汉卿曰∶耳痔、耳蕈,先用针刺破,用红玉膏点之,耳胀痛,用虎耳草汁滴入耳内,痛即止。
汪省之曰∶耳挺治以栀子清肝汤,外以白降丹或线蘸药插入挺肉缝内,化尽自愈。(《理例》)
耳蕈 耳痔(图)
- 耳蕈、耳痔门主论《疡医大全》
- 耳蕈《中医词典》
- 耳痒《中医词典》
- 耳穴探测器《中医词典》
- 耳痒《医述》
- 耳穴模型《中医词典》
- 耳痒《证治准绳·类方》
- 耳穴减肥《减肥新法与技巧》
- 耳痒《外科大成》
- 耳穴辅助诊断方法《中医刺灸》
- 耳痒门主方《疡医大全》
- 耳穴的分布《减肥新法与技巧》
- 耳痒门主论《疡医大全》
- 耳穴《中医词典》
- 耳痒秘方《华佗神方》
- 耳碹疮《中医词典》
- 耳痒欲死《医法圆通》
- 耳眩《中医词典》
- 耳硬化症《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耳虚鸣《圣济总录》
- 耳痈《中医名词词典》
- 耳箫声《中医词典》
- 耳痈《中医词典》
- 耳先兆——耳相学《中医疾病预测》
- 耳痈《幼科铁镜》
- 耳先兆的临床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耳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 耳先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中医刺灸》
- 耳下石疽门主论《疡医大全》
- 耳源性并发症《耳鼻咽喉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