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疮陈氏方论

《格致余论》书籍目录

读前人之书,当知其立言之意。苟读其书,而不知其意,求适于用,不可得也。豆疮之论,钱氏为详,历举源流经络,明分表里虚实,开陈其施治之法,而又证以论辩之言,深得着书垂教之体。学人读而用之,如求方圆于规矩,较平直于准绳,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可为无穷之应用也。今人不知致病之因,不求立方之意,仓卒之际,据证检方,漫尔一试,设有不应,并其书而废之,不思之甚也。近因《局方》之教久行,《素问》之学不讲,抱疾谈医者,类皆喜温而恶寒,喜补而恶解利。忽得陈氏方论,皆燥热补剂,其辞确,其文简,欢然用之,翕然信之,遂以为钱氏不及陈氏远矣。

或曰∶子以陈氏方为不足欤?曰∶陈氏方诚一偏论,虽然亦可谓善求病情者,其意大率归重于太阴一经。盖以手太阴属肺,主皮毛也;足太阴属脾,主肌肉。肺金恶寒而易于感,脾胃土恶湿而无物不受,观其用丁香官桂,所以治肺之寒也;用附、术、半夏,所以治脾之湿也。使其肺果有寒,脾果有湿而兼有虚也。量而与之,中病即止,何伤之有?今也不然,徒见其疮之出迟者,身热者,泄泻者,惊悸者,气急者,渴思饮者。不问寒热虚实,率投木香散异功散,间有偶中,随手获效。设或误投,祸不旋 。何者?古人用药制方,有向导,有监制,有反佐,有因用。若钱氏方固未尝废细辛丁香白术、参、 等,率有监制辅佐之药,不专务于温补耳!然其用凉寒者多,而于辅助一法,略开端绪,未曾深及。痴人之前,不可说梦,钱氏之虑至矣,亦将以候达者扩充推展而用。虽然渴者用温药,痒塌者用补药,自陈氏发之,迥出前辈。然其多用桂、附、丁香等燥热,恐未为适中也。何者?桂、附、丁香辈,当有寒而虚,固是的当,虚而未必寒者。其为害当何如耶?陈氏立方之时,必有挟寒而豆疮者,其用燥热补之固其宜也。今未挟寒而用一偏之方,宁不过于热乎?予尝会诸家之粹,求其意而用之,实未敢据其成方也。试举一二以证之。

从子六七岁时患痘疮发热,微渴,自利。一小方脉视之,用木香散,每帖又增丁香十粒。予切疑焉。观其出迟,固因自利而气弱。察其所下,皆臭滞陈积,因肠胃热蒸而下也。恐非有寒而虚,遂急止之,已投一帖矣。继以黄连解毒汤白术,与十帖以解丁香之热,利止疮亦出。其后肌常有微热,而手足生,与凉剂调补逾月而安。

又一男子,年十六、七岁,发热而昏,目无视,耳无闻,两手脉皆豁大而略数,知其为劳伤矣。时里中多发痘者,虽不知人,与药则饮,与粥则食。遂教参、 、当归、白术、陈皮大料浓煎与之,饮至三十余帖痘始出,又二十余帖,则成脓泡,身无全肤。或曰∶病势可畏,何不用陈氏全方治之?余曰∶此但虚耳,无寒也。只守前方,又数十余帖而安。

后询其病因,谓先四、五日恐有出痘之病,遂极力樵采,连日出汗甚多,若用陈氏全方,宁无后悔?

至正甲申春,阳气早动,正月间,邑间痘疮不越一家,卒投陈氏方,童幼死者百余人。虽由天数,吾恐人事亦或未之尽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格致余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格致余论》书籍目录
  1. 豆疮陈氏方论《格致余论》
  2. 豆豉灸《中医词典》
  3. 豆疮传变《活幼心书》
  4. 豆豉法《医宗金鉴》
  5. 豆丹《回生集》
  6. 豆豉法《中医词典》
  7. 豆腐《本草纲目》
  8. 豆豉饼《外科理例》
  9. 豆腐《本草易读》
  10. 豆豉《本草经解》
  11. 豆腐《饮食须知》
  12. 豆豉《本草便读》
  13. 豆腐《本草求真》
  14. 豆豉《雷公炮制药性解》
  15. 豆腐《本草从新》
  16. 豆(扁豆)〈微寒〉《食疗本草》
  17. 豆腐《本草撮要》
  18. 《本草撮要》
  19. 豆腐《药性切用》
  20. 《本草择要纲目》
  21. 豆腐(《本草图经》)《中医饮食营养学》
  22. 《本草从新》
  23. 豆腐疔《中医词典》
  24. 《冯氏锦囊秘录》
  25. 豆腐红糖汤《保健药膳》
  26. 斗肘走气法《推拿抉微》
  27. 豆腐红糖汤《食物疗法》
  28. 斗肘走气《中医词典》
  29. 豆腐石膏汤《保健药膳》
  30. 斗肘《中医词典》
  31. 豆附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格致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