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脉论
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一昼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此平人血气营运之定数也。医者欲知血气之病与不病,非切脉不足以得之。脉之状不一,载于《脉经》者二十有四∶浮、沉、芤、滑、实、弦、紧、洪、微、缓、涩、迟、伏、濡、弱、数、细、动、虚、促、结、代、革、散。其状大率多兼见。人之为病有四∶曰寒、曰热、曰实、曰虚。故学脉者,亦必以浮、沉、迟、数为之纲,以察病情,此不易之论也。然涩之见,固多虚寒,亦有痼热为病者。医于指下见有不足之气象,便以为虚,或以为寒,孟浪与药,无非热补,轻病为重。重病为死者多矣。何者?人之所借以为生者,血与气也。或因忧郁,或因浓味,或因无汗,或因补剂,气腾血沸,清化为浊,老痰宿饮,胶固杂糅,脉道阻涩,不能自行,亦见涩状。若重取至骨,来似有力且带数,以意参之,于证验之,形气但有热证,当作痼热可也。此论为初学人发,圆机之士必以为赘。东阳吴子,年方五十,形肥味浓,且多忧怒,脉常沉涩,自春来得痰气病。医认为虚寒,率与燥热香窜之剂,至四月间两足弱,气上冲,饮食减。召我治之,予曰∶此热郁而脾虚,痿厥之证作矣,形肥而脉沉,未是死证。但药邪太盛,当此火旺,实难求生。且与竹沥下白术膏尽二斤,气降食进,一月后大汗而死。书此以为诸贤覆辙戒云!

- 涩脉论《格致余论》
- 涩脉不同《轩岐救正论》
- 涩脉指法主病《脉诀乳海》
- 涩脉(阴)《诊家正眼》
- 涩脱燥湿《女科证治准绳》
- 涩脉(阴)《脉诀汇辨》
- 涩翳歌《眼科心法要诀》
- 涩脉《脉理求真》
- 涩翳歌《医宗金鉴》
- 涩脉《中医词典》
- 涩翳内障《中医词典》
- 涩脉《中医名词词典》
- 涩翳内障《秘传眼科龙木论》
- 涩可去脱《中医词典》
- 涩翳内障《明目至宝》
- 涩精金锁丹《中藏经》
- 森林脑炎《传染病》
- 涩剂《女科证治准绳》
- 森林脑炎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 涩剂《女科证治准绳》
- 森林脑炎疫苗使用说明书《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涩剂《中医词典》
- 森林脑炎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涩剂《中医名词词典》
- 僧伽应梦人参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涩方《盘珠集胎产症治》
- 僧医《轩岐救正论》
- 涩肠止泻《中医词典》
- 杀《中医词典》
- 涩肠固脱《中医词典》
- 杀车槌法卷之三《伤寒六书》